圖:envato
不少父母會在孩子出生幾年後帶去做過敏原檢測,然而,在結果出來、拿到一張滿江紅的過敏表之後,卻又充滿困惑:這樣的指數是不是很嚴重?是否就要從此避開這類食物/過敏原?
過敏檢測的必要性
事實上,儘管高科技的檢測設備越來越多,過敏原的檢測並非一定必要。如果過敏沒有很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又或是爸媽很清楚孩子一碰到什麼就會過敏,就沒有檢驗的必要。唯這三種情況,建議可以進一步檢查:長期困擾,症狀嚴重,不知道過敏的來源。
越來越多兒科醫師推崇4~6個月就開始吃副食品,約在1~1歲半開始跟著大人吃飯,此時接觸的食物來源較多了,3歲是一個檢驗過敏原較恰當的年紀,無論是抽血還是後續的飲食控制都較為容易。
當醫生交給爸嗎一張過敏原檢測結果表,有時候驗出來過敏的、身體從未有過反應,有反應的又不見得有驗出來。事實上,檢驗報告只是輔助診斷,最好的方法仍然是靠平日的紀錄,隨著時間增加自然會知道什麼是過敏原。
面對過敏原 不一定要遠遠避開
三歲以前的檢驗報告不一定準確,如果測出來滿江紅也不用驚慌。過敏原分成急性過敏與慢性過敏,急性過敏原要避開,針對慢性過敏的狀況,可以先從吃進去的食物下手調整。
慢性過敏某種程度上是身體的發炎反應,先避開非天然的食物,比方孩子最愛的糖果、餅乾、果汁、牛奶…等等,等身體回復基本狀況,再慢慢調整過敏症狀。
過敏原檢測報告多為輔助性質,例如,若小麥是其中一個過敏原,卻只有檢測裡面的麥醇溶蛋白IgE,可能是例外的成分導致過敏。因此不要因為檢測過敏就一概拒絕不吃、不接觸,還是要長期觀察,以身體真實的反應做判斷。
歡迎收看:愛+好醫生~正確判讀過敏檢測
→→ 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