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是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生,是喜悅,但「死」這門課,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通常選擇避而不談,因為死是離別,情感上會有極大的衝擊,而我們該如何用健康的心態,來幫助自己、幫助身邊的人,一同面對?讓我們在死亡面前,可以不再害怕?
正確的心態
在台灣,大部分的傳統家庭,碰到死亡問題,家人通常選擇不談,但對於心理層面來說,這是不健康的做法。當人遇到失落及悲傷的情緒,該如何面對?選擇「逃離」是最常用的解決方法,但卻造成日後心中的傷害。當我們在面臨「死亡」,需要走過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的過程,每一個人的方式都不同,影響的關鍵在於,人對於「死亡觀」是否有健康的認識,這會決定我們在面對死亡這件事情,是恐懼、害怕,還是平安、有盼望。
五個階段歷程
若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去思想生命的意義,死亡就不會這麼難以理解,因此,面對死亡,不要刻意不談,不要害怕面對這個話題,有時候,不是只有死亡,我們才會歷經五個階段,面對家人疾病纏身時、或者自己身歷其境,都是會遇到這些過程。五個階段包括「否認→生氣→討價還價→憂鬱→接受」這五個階段當中,都是需要時間去面對。其中的「否認→生氣」這兩個階段,大部分會因為,對於「人生」還沒有完全明白,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或者,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的與方向,當噩耗來臨,會「否認與生氣」,其實是反映出「不公平」的感覺,「怎麼會是我?」「怎麼會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思想生命的意義,就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當面對生命課題時,可以減輕否認與生氣的過程。
有盼望的死亡觀
「死了以後,我們會去哪裡?死亡是什麼樣的狀態?」基督徒在面對死亡時,通常清楚也明確,我們知道,人死了會往哪裡去。永生的應許,對基督徒來說十分重要,而人死後的狀態,又是什麼?聖經告訴我們,不再有眼淚、不再有苦痛,所以我們擁有的死亡觀,會影響我們看待死亡這件事,更能提前幫助我們,若正在面臨疾病的挑戰時,能坦然的面對,因為暸解死亡真正背後的意義。
先學習珍惜
若要談死亡,我們可以先思想,在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反過來思考,該如何去珍惜每一天的日子,與我們相愛的人相處。這樣的想法,或許會比我們要面對死亡的恐懼及害怕,來的更值得!
五個階段,不是只有病人本身在面對,身邊的家人、朋友也會要經歷這個過程,因此,若是能夠願意敞開心,認識生命的意義,明白死亡不是結束,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這就能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在死亡面前,不再是害怕,而是有永遠的平安。
歡迎收看:愛+好醫生~一同面對離別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