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會造成孩子個性不同」是迷思?有科學論證?
若要從「排行」與「星座」之間二選一,來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模式,那我肯定選擇排行。與其相信獅子座的人比較熱情,那麼宣稱排行老二的人較懂得察言觀色,或許更有道理。其他與排行相關的刻板印象,包括老大特別負責任、老么特別有創意等等。倘若不同的排行會影響不同的人格特質,家長是否也要依循排行有不同的教養模式?
排行與性格無差異?!
2015年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篇研究,分析5,240位美國人、4,489位英國人及10,457個德國人,結果顯示排行對性格的影響極小,唯一的發現是排行老大的IQ稍微高些,但也只高出1-2分而已。
不過,在家庭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為大人對排行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如「哥哥要照顧弟弟」等。在這樣的暗示下,老大也或多或少會成為手足中,扮演領導者或具責任感的角色。隨著孩子接觸外在環境,角色也會隨著周遭的人事物而變動,如在課堂上安靜害羞,卻在球場上呼風喚雨,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與特質。
這或許可以解釋研究結果,若針對社會化的成年人來分析,通常更難找到排行順序與性格的相關性。但是當這些成年人過年回家團圓,大姐又會變成發號施令的角色,而么兒又變回受寵不管事的弟弟,即便他們可能在職場上,可能呈現完全相反的性格。
手足排行勿成為教養的框架
人類文明幾千年下來,父母依然難以在手足之間跳脫排行的框架。總是會將多一些責任交給老大,甚至給予老大太嚴格的要求,然後又因為太忙而忽略老二的需求,與年紀漸長對老么的無為而治。每個人都是以新手身份轉換父母的角色,這些歷程實在難以避免。
在教養的過程中對孩子有所期待時,不用排行來成為理由,而是回到立下規矩的本意。如期望孩子「不要挑食」,本意是為了達到身體健康,而不是為了「給弟弟妹妹作榜樣」。
當我們邀請老大多負點責任,本意是肯定他的能力,相信他能越做越好,甚至給予更多的感謝與稱讚,別讓他覺得因為自己的排行,而倒楣必須活受罪與遭受批評。當我們在多個孩子之間疲於奔命時,記得給老二多一點關注,創造幾分鐘單獨相處的時光。而在照顧老么時,根據經驗修正育兒步伐的父母,找機會跟老大、老二說聲抱歉,過去可能太過嚴厲而傷害親子的感情。
最後,手足間不要互相比較,父母最需要牢記在腦海的原則。有時候輕描淡寫一句「哥哥從小就很會讀書」,在書香世家環境中,就可能成為羞辱弟弟的利刃。家是讓人感到被無條件包容與接納之處,每個手足不論排行,都能在家中得到肯定與安慰,拋開無謂的框架,是新時代父母的功課。
愛+顧問團
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
Q:不同排行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論是長子(女)、次子(女)、么子(女),不要用既定的框架綁住他;排行中間的孩子,他們可能在家中常常是「兩個大的去倒垃圾」、「兩個小的去收玩具」,橫豎都有他,造成他的角色模糊,若能與其建立單獨個別的精心時刻,會是很好的改善方法。而老么也意味著父母越來越老,在體力上比較難像第一胎一樣,給予相同的教養,配合經驗的歷練,也會有比較少的規矩和要求。但不論排行為盒,都是自己的孩子也都應該視為獨立的個體,獨立是超脫出生序,也不能被比較的,獨立就是要尊重其差異性。
臨床心理師 駱郁芬
Q:如何在手足間取得教養平衡?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論是長子(女)、次子(女)、么子(女),不要用既定的框架綁住他;排行中間的孩子,他們可能在家中常常是「兩個大的去倒垃圾」、「兩個小的去收玩具」,橫豎都有他,造成他的角色模糊,若能與其建立單獨個別的精心時刻,會是很好的改善方法。而老么也意味著父母越來越老,在體力上比較難像第一胎一樣,給予相同的教養,配合經驗的歷練,也會有比較少的規矩和要求。但不論排行為盒,都是自己的孩子也都應該視為獨立的個體,獨立是超脫出生序,也不能被比較的,獨立就是要尊重其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