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envato
現代的孩子越來越早熟,許多五、六年級的孩子都表示自己有戀愛經驗。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想要談戀愛呢?根據調查,主要原因有四個:一、好奇。二、被同學送作堆。三、只是交朋友。四、渴望愛。
小學生把男朋友當「工具人」?
每個孩子都渴望愛,五、六年級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上,會很渴望得到同性、異性、家長、老師的認同,渴望愛可說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只是,心理健全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被某個人吸引,對某個人十分欣賞,所以才會渴望得到對方的關注。但若有些孩子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是出於偏工具性的心態,例如,她知道自己交了男朋友,男朋友就會請她吃飯……,這就屬於臨床心理諮商中的議題。
「早戀」的孩子大多來自於缺乏愛的家庭
大多未成年即特別渴望異性的關注,在心理學上稱為「早戀」的孩子大多來自於缺乏愛的家庭,因此出於本能,他們會去找一個愛他的人,甚至會去和年紀大他很多的人交往。如何避免孩子早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年紀的孩子需要三方面的支持:家庭、同儕、學校師長。家庭是不是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愛?是否被同儕、朋友接納?是否獲得學校老師或掌握權力的人的認同?如果孩子的家庭功能已經出問題,學校老師就是一個代替的角色,可以給予孩子多一點關注,讓失能家庭的孩子不至於去其他地方找溫暖。
早年的依附關係決定未來的親密關係
研究顯示,如果父親在女兒六歲之前離開家庭,那麼這個女生長大後,在青少年時期懷孕的機率會增加七倍;如果父親是在孩子六歲至十五歲這中間離開的話,少女未婚懷孕的機率就增加兩倍。這項研究顯示孩子的依附關係,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六歲以前就已經決定了。如果孩子的早年是被安全的依附關係包圍的話,他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隨便走進另外一個親密關係。
家庭是情感教育的第一現場
孩子的感情觀,是從家庭開始建立的。爸爸媽媽之間如何去展現對彼此的體貼、愛、感動,看在孩子眼裡,就是一種深刻的情感教育。父母親相愛的榜樣會影響孩子,讓孩子知道他以後要如何選擇另外一半,以及他想要怎麼樣被對待。
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建立孩子健康的價值觀,也可以在親子關係融洽時,主動和孩子聊,當初為什麼爸爸會選擇媽媽?媽媽為什麼選擇爸爸?這些條件也會影響孩子未來選擇伴侶的標準,讓孩子在遇到情感的關係抉擇時,他心裡能夠有所本。父母彼此相愛、和樂相處,就是在為孩子的情感生活打下穩固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