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很重要,我們都知道,但誇獎並不是一昧堆砌好聽的詞彙,對孩子就有幫助!很多時候父母的誇獎甚至會造成反效果,讓孩子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甚至逐漸失去主見。究竟該怎麼誇還孩子,才能讓他們健康又自信呢?
新舊教養觀念像是鐘擺的兩極
以前的華人的文化裡,是沒有「誇獎」這一塊的,研究上發現,傳統父母比較嚴厲,擔心讚美孩子,孩子就會感到自滿、停止努力,因此,即便父母對孩子的表現很引以為傲,通常也只會在背後跟人講,不會當面誇獎孩子。
隨著「兒童發展」的概念從西方東漸,這一代的父母開始產生鐘擺效應,紛紛效法西方的教育方式。可惜的是,許多父母在學習的時候,有時候只學到皮毛,懂得在言語上誇獎孩子,卻沒有學到裡頭的精髓,例如,為什麼父母需要鼓勵孩子、讚美孩子?
誇獎孩子真正的目的在於,從聖經上來說,每一個人的生命在神看來都是很寶貴的,所以父母鼓勵孩子、讚美孩子,最主要是希望他知道,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父母誇獎孩子,要先明白誇獎的目的
然而,若不明白誇獎的目的,僅僅藉由誇獎來表達父母自身的感受、高漲的情緒,有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明白自己的身分和角色,失去了對父母的尊重,這就會有點危險。中國人所謂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個次序其實是很重要,因此,父母在學習教養觀念時,必須學到概念的整體性,而不是只有表面的行為。
誇獎要具體清楚的指出孩子的好行為
那麼,要如何誇獎孩子,才能達到正向的效果呢?誇獎無非就是引起一個鼓勵孩子的動機,讓孩子覺得,他的這個行為是被認可的、是大人覺得還不錯的,透過誇獎或讚美,讓孩子更喜歡做某件事,也讓他的行為動機越來越清楚明確。
當孩子表現好時,大人可以這樣誇獎他說:「你在音樂方面很有才華!」讓孩子知道他哪個地方受到肯定。有的時候,大人的讚美不夠具體,例如對孩子說,「你好棒」、「你好乖」、「你表現得不錯」……,這會讓孩子搞不清楚,到底是哪裡好棒?你知道的好跟我知道的好,是一樣的嗎?因此,大人誇獎孩子時,最好明確的把孩子做了什麼好行為,描述得清楚一些,不要讓孩子自己去猜。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誇獎,發現自己的潛力所在,激勵他想要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好,父母具體明確的讚美,是促使孩子進步最大的助力。
歡迎收看:家庭8點檔~怎樣誇孩子 不會誇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