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file":"https:\/\/i2.wp.com\/family.goodtv.tv\/family\/wp-content\/uploads\/2019\/01\/8-1.jpg?fit=1024%2C512&ssl=1","width":1024},"full":{"0":"2019\/01\/8-1.jpg","1":1920,"2":960,"3":false,"file":"https:\/\/i2.wp.com\/family.goodtv.tv\/family\/wp-content\/uploads\/2019\/01\/8-1.jpg?fit=1920%2C960&ssl=1"}})
圖/Pixabay
「我要好好教訓你,揍到太陽下山為止。」盛怒中的父母對著受虐的孩子大吼。當孩子行為不良時,我們應管教。管教有糾正及教導的功能。
我們家住著一位木匙先生,它是一個木製的湯匙,一側印個笑臉,另一側則印個哭臉。身為一個中立的物體,木匙先生常被用來當作管教的杖,落在屁股上,好激起孩子注意,將犯錯與疼痛連結在一起。
如果父母在怒氣中施予處罰,那麼孩子所學到的只是放乖點、不要惹父母生氣。當父母對於孩子的言語或行為感到非常生氣而情緒翻騰的那一刻,先不要一開始就施行管教。我們可以這樣做:
✓ 責備:管教是先以責備開始。一個責備的眼神或字句可以導正錯誤的行為或言語。責備可以讓孩子在犯錯的難堪出現之前就先改正。
✓ 懲戒:如果責備不奏效,接下來就是懲戒。懲戒是將個人的錯誤予以公開;懲戒可以揭露孩子言語或行為背後所隱藏的錯誤動機或態度,說明錯之所在並教導對的。
✓ 體罰:這個和身體有強烈關連的字用在管教孩子上,並不代表你能傷害孩子。肉體上的管教,例如:打屁股、關進房間、禁足、被取消某些權利,以及執行先前所定的某些規定都是當責備與懲戒無法使孩子悔改時,所必須採行的措施。
適度的打屁股可能只對小小孩奏效,等孩子長到六、七歲之後就沒用了,這時淺而易懂的說理再加上取消孩子的若干權利會發揮較好的果效。如果肉體上的管教只給孩子帶來傷害或使他心靈受創,那就不是管教而是虐待。
![](https://family.goodtv.tv/family/wp-content/plugins/jetpack/modules/lazy-images/images/1x1.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