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envato
在協談過程中,有的人會流露出努力、認真,面對困境也不失控,微笑且堅持處理生活大小事,然而一旦仔細去聆聽與理解,就會發現這些微笑背後有種深沉的感慨。其實這也是一種憂鬱的面貌,稱為 微笑憂鬱 (Smiling Depression)。意思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他可能是你身邊的好朋友:表面看起來快樂,但獨處時卻深陷悲傷、痛苦及強烈的絕望中。相對典型的憂鬱表現,微笑憂鬱者的不確定性更高,也會有比較高度的自殺風險。
如此說來,微笑憂鬱是否有好發的群體?以下這三類型的人較容易有微笑憂鬱的狀況:
- 內向者 容易發現自己的憂鬱狀態,但很難向別人談論自己的情緒。對話可能會是:「你還好嗎?」「嗯,還好啊!沒事。」「想聊聊嗎?」「沒關係、不用啦,不要麻煩了。」
- 完美主義者 「憂鬱=失敗」,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不能失敗也不能表現脆弱,更容易強裝樂觀來隱藏憂鬱。
- 幽默者 「幽默樂觀變成標籤」,承認或表達自己不快樂太過軟弱;別人常誤以為幽默樂觀的人「不會難過」。
一旦陷入微笑憂鬱的泥淖,伴隨的內心困境會是「我要微笑,我的表情與心情沒有關係」、「不太想被關心,不太想面對人,但獨處時覺得被絕望感淹沒」、「沒什麼不快樂的,但也沒什麼快樂的」、「即便認真生活,但總是有些時候,無法活下去」。微笑憂鬱嘗試用微笑來否認和掩飾內心悲傷,但這樣的行為同時也在餵養憂鬱,直到希望都被淹沒。
如何發現微笑背後的憂鬱?最簡單的辨識方式是「觀察最近(近兩週)他們的行為和過去有沒有明顯不同」。例如平時嚴謹、不苟言笑,卻突然笑點變超低,動不動就發笑;又如原先理性消費,甚至不愛逛街,卻突然隔三差五地購物,反之亦然。這些都是可以辨識的徵兆,先有辨識,才能關心與陪伴,把握以下6個原則,成為微笑憂鬱者最入心的好同伴。
- 關心被拒時仍以平常心相待,不要心急也不要強迫對方。
- 試著持續待在他們身邊,讓他們感到安全。
- 當他願意談時,確保你會不加以評判地傾聽他。
- 重視他的感受,提供支持性的陪伴關係。
- 永遠鼓勵他接受更專業的幫助。
- 無論他知道與否、願意與否,常常為他禱告。
你是否開始感覺「我有微笑憂鬱嗎?」,或者想起某個恬靜的朋友需要幫助?這些發覺都是好的事,幫助我們能夠有所「轉向」。探索與確認的過程總是漫長,有時候也很難被簡單定義。當我明白如此活著很辛苦,還鼓不起勇氣向外求助時,生活將更艱難。
耶穌等著你轉向祂。你是可以悲傷的。
撰文◎侯瑀彤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