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都要那麼完美,你不累嗎?
自我越來越高漲的年代,個人在某些點上的堅持,到底是不顧他人的感受,還是自我風格的特色彰顯?更甚者,有人堅持到壁壘分明、非黑即白的程度,是否趨近所謂的「完美主義」呢?
近代被羅列為「完美主義」的名人,有雖已過世10年的前蘋果(Mac)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只要對選定的設計方案不滿意,就會「重新啟動」整個設計流程,廢掉之前辛苦的一切。美國版Vouge時尚雜誌總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選擇助理的條件相當嚴苛,宛如《穿著Prada的惡魔》中惡魔上司米蘭達的翻版。
你的身邊是否也有像這些名人的朋友?在工作或生活的某部分對自我要求推崇備至,若未達所設立標準,身心就不舒服,整個人像被打結或卡住,甚至到炸毛的程度。
到底要多完美?
可能很多人都對這樣的人另眼相看,也或許在與之互動中大喊受不了。不過,也有人只會拿標準來壓自己,對周圍其他人不會有等同要求,以社會性的角度來看,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是否無傷大雅呢?
《轉轉發現愛》邀請了-「誰說我是細節控」的男藝人劉丞、「有自律才有自由」的歌手蔡家蓁、「我的標準哪裡高」的演員王霆晏、「要完美才是王道」的女藝人陳予新,還有諮商心理師洪桃美,一起來聊聊完美主義。
潔癖的完美主義代表劉丞對居家環境的整潔相當要求,每天出門前先用吸塵器吸過一次,接著出門後還讓掃地機器人跑一圈,回到家後再將家裡全部地板拖一次。但他坦承除了這些,很多衣物用品也都要照顏色大小排列整齊,雖然是開心的來源,但整理起來真的很累。
家蓁本身則是在工作上極度自我要求,進錄音室錄歌時,即便一首歌已經錄到老闆、製作人都拍手叫好,她仍舊認為「還可以更好」,又加錄了好多次。生活中只要吃飯時聽到旁人吃東西發出聲音也會受不了,甚至到自己戴耳塞的程度。
霆晏掛在衣櫃的衣服不僅搭配同色衣架,同時還要照顏色排列。與人共租時對廚房鍋碗瓢盆的收納也訂出生活公約,曾因室友沒做到,即使半夜兩點也會去敲室友房門,要求他出來做好。
予新過去出門前一定得花兩個半小時整理好妝髮才出門,下樓拿個郵件都還要花15分鐘先打理好自己。對食物的酥脆程度也極度要求,只要一點點感覺不夠脆,甚至會生氣不吃。
事事完美的影響力
桃美老師以圖表說明,有人的完美傾向表現在家裡(HOME),有些則是表現於外(OUTSIDE) 。但在家怎麼完美畢竟是自己的事,倘若出門在外也要順己意而行,可能會造成與他人不和的情境。倘若一個人內外在都有所要求,完美主義傾向就可能對生命造成較深度的影響。
但是當完美主義越往深度走,表示自己在任何處境下都在自我要求,有可能導致生活失衡,身體開始產生變化提出警告,心也會漸漸鬱悶、神經質,因為沒有按著自己的標準走;靈裡也會出現不安,因為一直有衝突入侵,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社交畏懼症。
完美主義者的童年、家庭教養和成長過程影響不容小覷,本身若又具有敏感特質,加上後天環境中有人嚴格要求,更容易形成完美主義。如何不讓自己走入過度的自我要求,讓身心靈都受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觀察:某些標準對生活是否已造成廣度與深度的影響?影響程度如何?同時也可留意自己是否不自覺失衡了;到底完美主義是在滿足自己或別人的標準?更多的觀察、省思會幫助完美主義者在自我要求時更自在、滿足。
如何成為快樂的完美主義者,聽聽他們怎麼說?
完美主義控多數能讓人自律,盡力完成目標,但其實更多自我肯定與平衡也是必須的,很多時候在旁人眼中,這樣的人己經高達120分,然而他們總以為自己只有80分,努力想加上那看不見的20分。慢慢放寬標準,逐次降低一點,必能減輕壓力,讓自己的身心靈與群體關係都達到平衡。-諮商心理師 洪桃美
如果達到自我的標準,讓自己的身心都快樂,只要不影響他人,即便被貼上完美主義的標籤,也不為過。不過,若某些事物做過頭也造成生活困擾,自己就應該適時調整。盡情發揮自我的特質與才幹,創造出利己利他的生活品質才是比較平衡且正確的做法。-主持人 高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