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好情緒跟壞情緒,你嚮往成為一位情緒的好管家嗎?其實情緒管理沒有那麼困難,以下幾個步驟,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教你簡單趕走壞情緒,做一位高EQ的可人兒!
1970年代,心理學家Schachter跟他的研究團隊,提出一個情緒雙因論。這個情緒雙因論說,引發情緒和「生理」+「認知」(想法)有關係。針對這個理論就可以歸納情緒管理的三個步驟。
情緒管理基礎三步驟
第一步:描繪生理反應
我們怎麼去認識跟安頓我們的情緒呢?第一個你一定要會懂得描述自己的生理的狀況。把它描述出來,你就明白了,譬如,我現在肚子很悶痛、我現在其實在盜汗、我現在心跳很快等,如果能夠把這些生理現象描繪出來,它就可以被正確的認知,而不是亂歸因。
第二步:為情緒命名
情緒有名字,是焦慮還是傷心?試著為情緒命名,讓你的情緒攤在陽光下,而不是在那邊掩飾或亂找歸因、亂發脾氣,或是做一些很不理性的舉動,其實只會越弄越糟。
第三步:釐清想法
將自己想法釐清。例如原來我不敢打電話給朋友問安,是因為我深深的覺得我是一個不重要的人,之後,就要去坦誠面對「我覺得自己不重要」這件事,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所以下一步,我要去調節「我覺得自己不重要」這件事。
很多理性情緒的經營,或認知療法的經營,能幫助我們先去發現當下不健康的想法,並願意承認和面對,之後再試圖去調節成比較理性的想法。許多時候,情緒的管理,需要經過這個「調節想法」的過程。
情緒管理的責任在自己身上
我們在講情緒管理的時候,不是把情緒管理的責任丟給別人,其實情緒管理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當發現自己情緒不好、在負面狀況裡面的時候,我就要做出這個基本功,第一個,如果情緒主要來自於生理狀況,覺得很悶、很不舒服,我們就針對生理狀況去解決問題,可以透過運動、流汗,把悶在裡面的情緒張力釋放掉。
不要覺得害怕,當下就立刻承認:「我的確是這麼想,但是這想法好像是不對……」提醒自己先把生理狀況所造成的張力釋放出去,以免生病。當生理的狀況釋放出去之後,再來釐清想法,然後調節想法、改變想法。
簡單幾個步驟,常常練習,就會越來越認識自己,也會越來越了解身邊的人,你也將會成為一個很貼心的人!
感謝分享。學習的過程是從認知到認同,不對的行為才有可能改變成正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