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不可不知道:謠言怎麼成真的?
過去這兩年來,全世界的專家除了對抗疫情之外,還有另一項工作,就是致力對抗各種謠言與假新聞。科學家甚至發明一個新詞infodemic(訊息流行病),來形容疾病大流行期間,所充斥真真假假訊息,導致民眾無法判別真偽的現代社會科學。
事實上從人類有語言以來,以訛傳訛散播謠言,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停止過。究竟謠言是從哪裡來,又如何快速的擴散,是許多研究者所好奇的。
謠言散佈情境的角色
1964年劍橋大學學者Daley和Kendall,首次將謠言散佈的模式,比擬為流行病學的傳播模式,大致上將所有的人分為三種角色:未知者(尚未感染者)、散播者(具傳染力之患者)和終結者(有抗體的免疫者)。這樣的比喻,相信經歷過新冠疫情的人都很能理解,有傳染力的患者增加,疫情就急遽崩盤,越多人接種疫苗,就能成為有抗體的免疫者,疫情就能控制。
謠言散播的情況也是如此,多一位未知者變成散播者,謠言就越傳越廣;少一位散播者變成終結者,謠言就慢慢停止。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終結者。但畢竟這樣的分類太過簡單,不是所有人聽到謠言後,都會成為散播者,或斬釘截鐵的終結者。因此,學者將「未知者」分為「理智型未知者」,與「愚蒙型未知者」,並在「散播者」與「終結者」之間,增加了「半信半疑者」,成為五種角色。愚蒙型未知者不論聽到什麼,都會到處宣傳,研究者特別想知道,理智型未知者聽到謠言後,會在什麼情境下傳出去,而半信半疑者會在什麼情境下,不到處張揚?
散播謠言的因子
分析結果顯示,有四個謠言容易傳開的因子。1.謠言可信度高;2.愚蒙型未知者人數多的社群;3.與平常生活相關性高;4.同質性低的社群中,少數「超級傳播者」雖使謠言擴散速度快,但範圍不大。而同質性高的社群,謠言擴散較慢,但範圍更大。
從這四個因子看來,未知者需要努力讓自己成為理智型未知者,聽到謠言後,先成為半信半疑者,逐漸成為終結者。可以有以下幾種作法:
即便謠言看似可信度高,還是要細查來源。
遠離「愚蒙型未知者」的社群,多追蹤終結者的臉書或LINE,他們發文次數雖不多,通常都能阻止謠言散播。
別讓切身感議題,蒙蔽你的理智。
注意「超級傳播者」,可能是名嘴、媒體、政治人物等,雖然每則事件都有獨家消息,但其實他們就是超級傳播者。
在同溫層如同溫水煮青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不同的聲音。
愛+顧問團
小兒神經科 黃偉垣醫師
當初尼斯湖水怪的傳聞只是一張照片,以為是蛇錦龍或是雷龍之類的生物,事實上沒有人繼續去找。尼斯湖在蘇格蘭高地上,是個狹長的地形,大概有37公里,寬度3公里,水深到200公尺,像一個峽谷狀,其中有很多洞穴,的確可能躲藏一些生物。英國女王都曾下令,要英國皇家海軍去找,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也有搜尋鐵達尼號的專家團隊,在更早之前因耳聞有人看到,所以用水下攝影機去找。1934年看到照片後,1975年他也拍到兩張很像水怪的照片。現在又有更多新科技,也可以在觀光船上搭配聲納繼續找,但絕大部分可能還是一閃而過,或不清楚的影像。
從醫學角度來看,有一種稱為環境荷爾蒙(環境DNA),就是研究海洋或淡水的生物時,以前都必須去撈捕或拍照,但是更新的作法是在水中採樣DNA,研究是否有特別的生物。2019年,紐西蘭有一個教授,率領一個團隊在整個尼斯湖,採取250個區域的的水樣做DNA比對,卻發現雖然當地有一些海豹,但完全沒採集到海豹的DNA,可是卻採集到稱為歐洲巨型鰻魚的DNA,也拍到很多照片,發現這種鰻魚浮出水面上不只看到脖子,身體上還有很多駝峰,有可能是所謂的水怪。
人體在接收到環境荷爾蒙時,可能會影響器官的變化。所以,久遠之前的生物也可能從爬蟲類演化生成另外的生物,在某種程度上,變種的問題也應被考量。
體驗教育專家 黃天人牧師
雖然截至目前,尚未有找到尼斯湖水怪的證實,但卻有一個人因為尼斯湖水怪的傳說打破世界紀錄。他現年57歲,1991年他特別搬到尼斯湖,就是為了找這種水怪,而且決定不找到絕不罷休。住了三十年仍無結果,他就靠出售尼斯湖水怪的手工雕刻品維生,也會為明星或拍攝團隊導覽尼斯湖,透過這樣的行程,他自己很開心。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特別男人都喜歡冒險。日本有一個建築師,覺得父母對孩子太過保護,所以做了一個決定,專門幫忙幼稚園設計冒險樂園,讓孩子學習在不安全的狀況下,產生求生能力。例如在二樓的空間設計一個天井,天井上設置網子,讓孩子在安全的考量下,在網子上玩耍,並降低對高度的恐懼。水怪對大部分的人來講,也許是神話,但是能啟發人的好奇心,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我自己三十幾年來,一直從事冒險教育,對孩子的訓練有一個關鍵重點,就是不斷突破自己,人會慢慢變老,但是心怎麼保持年輕,是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