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著部落孩童唱進世界舞台,用掌聲重建孩子們的信心,就像已逝的媽媽,用禱告扶持自己…
看不懂樂譜、不知曉樂理,卻指揮著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走上國際舞台演出。生命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神蹟,使他突破生活困境,讓全世界都能「聽見歌再唱」?
- 2022-02-08
- 發表在 人物見證
看著馬彼得(Bukut Tasvaluan)校長在舞台上指揮著臺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唱著一首首動人詩歌,你或者不只看到指揮家的氣勢,更能看見一位從山裡走出來的布農族勇士;而孩子們的歌聲,隨著他手所劃過的弧線,將聽歌的人們帶到了一片上帝所創造的極廣闊天地。
這就是在2020年裡引起極大迴響的國片《聽見歌再唱》裡主角人物的原型。現實生活中,生長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部落的馬彼得校長,也曾與許多原住民一樣,經歷過無助、失去自信的歲月,然而,此刻的他,卻知道勝過重重難關的重要關鍵,在於回到創造天地萬物的主面前。
山林裡的無助傷悲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小學一年級的馬彼得,就經歷了許多大人都很難承受的壓力,「那年爸爸才33歲,醫院通知我們來將病危的爸爸接回家,因為通往部落的道路被大雨破壞中斷了,我和媽媽只能請族人下山來把爸爸扛回家,所以他回鄉的路程很辛苦⋯」然而,其後的日子,更是人生艱辛的起頭。
雖然那時基督信仰已進入部落,但傳統巫術觀念仍對族人影響深遠。回到部落後,有人跟馬彼得的母親說,要去找到更厲害的巫師,才能解救被詛咒的先生。
在面對親人生死之際,馬媽媽雖然信了基督,但內心卻動搖了,「人在軟弱時,總是會想要抓住一切可以抓的;媽媽當時為了救爸爸,什麼方法都願意去試。她大清早背著小妹徒步走了好幾天,要到阿里山去找巫師。可是其實在找到巫師前,爸爸早就過世了。」馬彼得回憶起那年的失喪,宛如昨日。
然而山裡沒有冰櫃,等了三天後,全村人一起協助小小的馬彼得舉辦了葬禮。深夜送葬隊伍回來,剛好遇到了風塵僕僕趕回的馬媽媽,在得知一切後,她立刻崩潰,再也無法抑制長久的無助與傷悲。
求學路上好艱難 學習凡事依靠神
「爸爸去世後,我瞬間長大了。除了幫媽媽種田,也會去打零工分擔家計。那時候,便當裡的飯還是媽媽餓肚子省下來給我的,甚至連10塊錢的工藝課材料,都要她忍受嘲諷去借貸,我很不捨媽媽為我受辱,因此立志要認真念書,不讓她再過苦日子⋯⋯」雖然立下了志向,但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經歷學校裡的霸凌、讀書方式不得法等困境,那時篤信基督的母親,就是支持他的力量,「生活裡苦難很多,但媽媽常為我們禱告,有次半夜起來上廁所,我看到媽媽跪在樓梯間,便問她在做什麼,她說正在為我禱告。」
後來,馬彼得考取了台中師專,都市裡的求學生活又是另一個考驗。「我非常不能適應,進度也都跟不上。有一天上音樂課,老師要我們用鋼琴演練;結果我第一個被抽到,我從沒看過鋼琴,那時腦筋一片空白,當場愣住答不出來,被老師責備,從此對音樂課也有了莫大恐懼⋯⋯」電影《聽見歌再唱》裡的情節,正真實出現在馬彼得的生命裡。
師專生活讓他在高壓中度過,惟有讓自己比別人更認真,才能彌補課業落差,然而睡得晚、起得早,努力念書而學業卻仍差強人意。此時忘不了的,還是母親跪著禱告的身影,及鼓勵他的話:「把事情交給上帝,祂會幫助你。」
從掌聲重建信心 用教育翻轉生命
馬彼得萬萬沒有想到,師專時曾讓他感到羞愧的「音樂」,竟是後來上帝開啟他新路的祝福。畢業後當兵時,部隊舉辦軍歌比賽,輔導長無意間聽到馬彼得宏亮的聲音,便指定要他來訓練大家唱軍歌,沒想到卻大受賞識,「我過去缺乏的自信開始漸漸被重新建立⋯⋯」,此後輔導長還讓他到各軍營裡教軍歌,並且常常得獎。
退伍後回部落教書的馬彼得,卻遇到了學校裡的合唱團缺指揮,而他只得被趕鴨子上架,一邊教孩子、一邊找樂理書來惡補。後來,帶著孩子們去參加了全縣的合唱比賽,「一下車,他們聽見其他學校學生都在練習所謂的『美聲』,就開始慌了,甚至不敢比賽了,孩子們說:『他們的聲音是對的,我們的聲音是錯的』,這句話十分震撼我。」
然而上帝卻在那次比賽裡做了奇事,這群從山裡來的孩子們在全縣比賽中榮獲第一名,這也讓馬彼得體認到信心的重要,「一個人如果有天賦和潛能,但沒有信心,仍然沒有用。」
上帝給了孩子們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也讓馬彼得藉由認識自己的原住民文化,找到生命再出發的機會。「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裡,蘊含了團結、包容、扶持、和諧等觀念,藉由合唱教育,孩子們能學習到敬天、畏地、人己互容的態度。」於是馬彼得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創立了社團法人臺灣原聲教育協會,「部落裡有很多單親與隔代教養的孩子,十分缺乏照顧。我們就從假日音樂學校開始,練合唱加課輔,週六有時也讓孩子留宿。」馬彼得開始過著「校長兼撞鐘」的生活,「資金得自己籌募,孩子們來自信義鄉的11個部落,除了要雇小巴沿路載送,還得一大早去買菜,我太太也幫忙煮伙食給孩子們吃。」
這項工作面對的,正是一場場的毅力考驗。在面對孩子們時,他常常看到如同小時候面對諸多困境的自己,「比起唱得好不好,我更在意態度和品格,即使歌聲再好但紀律不好,就算要上場比賽前,我也會換人。」馬彼得明白孩子也會累、也會想放棄,更教育他們要為自己負責,一旦退出就不能再回來。
多年來的堅持與努力,讓協會裡開始出現許多生命改變的故事。「有一次出國比賽,孩子們也聽到了其他人的美聲練習,但他們卻不再像過往覺得自己的聲音是『錯的』,有個孩子說到自己的聲音是『被上帝親吻過的聲音』,我很感動,他們的信心已經被培養起來了。」
孩子的改變也帶動家庭的轉變,原本酗酒的家長開始戒酒,甚至開始認真追求信仰;而原本毫無自信的小女孩,後來也如願當上了護理師。「這些真實改變的生命,讓我決心繼續做下去。」看著孩子們的成長,他知道自己正在進行人生中一場最無悔的投資。
珍愛上帝的心肝寶貝 雖有壓力仍勇往向前
合唱團裡的孩子們所學的第一首臺語歌,是馬媽媽最喜愛聽的〈心肝寶貝〉,馬彼得常想起母親聽到他一字一句翻成族語後的笑容,每每指揮時都忍不住落淚,「我一方面懷念媽媽,一方面也知道,每個小孩子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
在經營臺灣原聲教育協會的歷程中,攻擊、誤解始終都有,他也曾灰心到想要放棄,然而在聽到學生說:「如果『原聲』停止了,那我們怎麼辦?」這句話讓馬彼得捨不得放棄,他更想起母親所說的:「把事情交給上帝,祂會幫助你。」
在一次次禱告後,馬彼得經歷如釋重負的自由,彷彿展開信心的翅膀,繼續和孩子們乘著歌聲翱翔出愛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