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慶端陽,處處都是龍舟競賽的加油聲,獨獨台中南屯犁頭店老街的住民,穿著木屐猛跺地,因為…怕穿山甲冬眠貪睡不醒,會影響當年的收成。大夥穿著木屐,來來回回的重重踏地,……踩了許多年,大家同意改在端午節踩街,木屐也改成四人合穿的連環木屐,還有北管、踩高蹻、抬轎比賽、拔河、打陀螺、滾鐵圈等,都來助陣逗熱鬧。穿山甲將永遠守護這條充滿人情味的老街。
老實說,我在台中住了超過四十年,雖然每年都會在報紙上,讀到南屯犁頭店老街踩木屐慶端午的活動,卻從未蒞臨現場觀看,更枉論實際下場體驗。這次託《神奇故事屋》的福,直接走進犁頭店的端午節活動現場,終於感受到令人震懾,卻同時溫暖感動的節慶氛圍了。
台中第一街
古早以前,往來半線(彰化)到葫蘆墩(豐原),犁頭店剛好是中點站,四鄉八鎮的商旅匯集,在此交易農產。客棧、雜貨、糕餅、大麵、種子、中藥、打棉被、染布、剃頭店……犁頭店被稱為「台中第一街」。從附近田心仔牛墟買了牛隻,犁、鋤頭、鐮刀……也都可以在這兒一次買齊,三角街仔上曾同時有二十幾家的打鐵店,鏗!鏗!鏘!鏘!的打鐵聲此起彼落!現在種田的人少了,老街上只有「慶隆犁頭店」還傳來堅定的打鐵聲。
我們循聲來到這間碩果僅存,八十多年的打鐵舖,不僅見證台中農具製作的興衰,從傳統的火爐、打製和研磨,到現在的電動風爐、油壓鐵鎚和客製化的廚具,紮紮實實的保留老祖宗的打鐵技藝。技藝雖然傳統,對小朋友們來說,卻是完全嶄新的體驗。他們在驚恐尖叫聲中,親自參與了打鐵的過程,也深刻體會到這份必須耐得住高溫,和全神貫注的工作,有多麼艱辛。
遍嚐古早味
這條台中第一街整體的樣貌,雖然和從前有所不同,還是有些商家致力於傳統的保存,遵循古法來製作商品和經營,使我們有機會,一窺前人生活的樣貌,甚至能品嚐到珍貴的古早味。「米麩」對小朋友來說,便是一種新的古早味。
經過高溫、高壓爆香的米麩,其實在當時是主要的嬰兒副食品。在務農時期,牛奶和其他乳製品皆屬奢侈品,穀類取得較方便容易,成本也相對低廉,米麩成了大家不得不的選擇。雖然現在米麩成了養生聖品,裡面參雜的大豆、小麥、薏仁等穀類,但是依舊品嚐得出那種古老的獨特香氣。在現今各種食品添加物當道的生活中,這種堅持傳統的精神,也成為難能可貴的清流。
我最喜歡,也最常光顧的「林金生香餅舖」,同樣是一道珍貴的清流。這間從1866年開設至今的老餅店,不僅製餅的手法和配方,沒有絲毫改變,就連製餅的師傅都傳承了五代,實在令人讚嘆。他們同時保留超過兩百年的「土角厝」本店,讓我們有機會仔細觀察,摸摸一塊塊用泥土、稻穀和牛糞製成的泥磚,所砌成的古老牆垣。這間百年老餅鋪其實經歷過不少波折,後來轉型成功,為傳統糕餅賦予的新的意義。
在餅店吃飽喝足後,端午活動的好戲終於登場。踩木屐現在最主要的目的,已不是喚醒穿山甲,而成了里民間的團康活動,但傳統的賽跑、滾鐵輪、擔米籮和踩長木屐等,各種傳統活動依然在東南西北街分區競賽。
站上四人一組的連環木屐,我們宛如變身大蜈蚣,卻也發現要左右同步前進,是一件多困難的事。但在這些活動中,能夠融入鄰里間交談、奔跑、踩踏,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受到所有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感染,讓我們不僅過了迥異過往的端午節,也深深體會和理解,承接傳統與開創新局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