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71型疫苗即將問世,實驗疫苗可以打嗎?
在醫院診間常會張貼各種醫療上實驗性的招募海報,疫苗就是其中一項,也因著COVID-19疫情的關係,實驗疫苗開始有更多人關注,另一支備受關注的71型腸病毒疫苗,實驗疫苗能不能打?有沒有效?會有哪些副作用?
圖:freepik
腸病毒並不是單一病毒,而是包括70多種不同的型別。其中以惡名昭彰的腸病毒71型最為恐怖,兒童若感染,可能會侵犯腦部,造成腦膜炎、腦炎,甚至造成神經性誘發的心肺衰竭而死亡。科學家們不斷付出努力,想發明有效疫苗,減少對兒童的健康威脅。由於腸病毒71型的疫情,多盛行於東亞與東南亞,因此20年前起,大陸、新加坡與臺灣三地的科學家,就分別開啟腸病毒71型疫苗的研發工作。
兒童臨床試驗執行不易
臺灣的臨床試驗審核十分嚴謹,從招募個案向其解釋權利與義務,可能發生的副作用,進入試驗時需要配合的事項(抽血、咽喉檢體搜集、回診頻率)等,都必須白紙黑字,向家長說清楚、講明白。許多父母看到「抽血」二字,通常的反應是直接放棄,即便知道這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可拯救未來無數的孩子。
也因為如此,雖然臺灣的疫苗計畫起步早,臨床試驗的收案步調,卻是異常緩慢。反之,中國大陸人口眾多,後發先至的迅速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於2016年就發布全球第一個經過核准的腸病毒71型疫苗。
八年磨一劍
可以想見,未來當嬰幼兒都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之後,幼兒園就不再需要班上因兩名孩子確診腸病毒,就緊張兮兮的停課。家長也不再需要聞「腸病毒」喪膽,雖然孩子還是會感染其他型別的腸病毒,也會罹患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但至少不易重症與死亡,肯定能讓家長更放心。
身為兒科醫師,我也想藉此機會請求家長,未來在你所信任的兒科醫師診間,若得知孩子符合臨床試驗的條件,請不要斷然拒絕,先與醫師或臨床護理師聊聊。臨床試驗不見得都會接觸疫苗或藥物,有些只是單純生活型態的問卷調查,或是長期追蹤疾病的癒後狀況,甚至不需要抽血。參加臨床試驗或許會耗費家長寶貴的時間,甚至不一定能幫助自己的孩子,但在這個追求共好的世界,能促進醫學的進步,也讓孩子知道,他佔有一席貢獻之地,此舉意義非凡。
愛+顧問團
在孩子受試驗之前,一定從動物、大人的試驗開始做起,之後再調降年齡的幅度。進入二、三期試驗時,要先經過食藥署的審核,確認疫苗安全無虞,風險評估利大於弊,才可能同意執行。到了進行臨床試驗的醫院後,還會有該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要交給受試者的物品,包括召募資訊表格、張貼的海報,確保無散播不實資訊,並以高額車馬費鼓勵受試者參加等等。以腸病毒71型疫苗為例,目前就有七家醫學中心、醫院參與,七個委員會都要審核通過才能執行,非常嚴格。參與後,若有超乎想像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建議受試者返回受試的醫學中心詳細檢查,進行評估並記錄整個過程,分析是否與受試內容相關之反應,也會記載於臨床試驗的安全性記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