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當中的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究竟什麼樣的人屬於「霸凌體質」,在群體中特別容易被霸凌呢?
不是中間份子,就是被霸凌的高危險群
根據調查,屬於「霸凌體質」者多半預備以下幾種性格:
- 自以為是。
- 講話太衝。
- 內向溫吞。
- 不修邊幅。
- 外型特殊。
- 成績因素。
綜觀來看,容易成為被霸凌高危險群的人,似乎就是在團體裡面比較特立獨行,或是比較突出的,表現得特別好的人,容易被人眼紅;表現得特別不好的,也很可能會被鎖定。換句話說,如果在團體中不是屬於中庸的那一群,就很可能會被人盯上。
霸凌者的心態究竟是如何?
其實,別人表現得怎麼樣,關你什麼事?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去霸凌同伴,那些會故意去霸凌同學的加害人,通常都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呢?霸凌者的心理狀態分成好幾種,其一是他自己本身衝動控制的能力不好,其二是他缺乏良好的社交技巧,第三,是他自卑感作祟,希望獲得同儕的認同,認為當自己這樣嘲笑別人的時候,旁邊的同學會跟著笑,那種笑聲感覺就像是一種認同,因此加害者會一直用這種手法去獲得同儕的認可。
由此說來,霸凌者本身其實也是不斷地在呼喚,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注意,這是所有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狀態,青少年都希望能夠獲得注意,指示採取的方式不一樣。
被霸凌者要先打敗心裡的大魔王!
當校園霸凌事件發生時,當事人應該如何求助?身邊的同學又可以怎麼「暗中」幫助他呢?
大多數的學校都設有非常多支援管道可以求助,並且保護個人隱私,你可以:
- 向導師、家長反應
- 利用學校信箱投訴
- 利用縣市反霸凌專線投訴
- 利用教育部24小時專線投訴
- 在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
- 向警察、好同學、好朋友反應
- 上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網站專區留言反應
除了透過這些管道向外求助之外,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被自己心裡的大魔王——內心的非理性信念給嚇住了!什麼是非理性信念?就是被霸凌者往往會一直覺得「沒有人可以幫我」、「問題不會解決」、「別人如果介入只會更慘」……,當你被霸凌時,除了尋求別人的幫助,更要懂得自救,要知道,如果你不去踏出第一步,事情就永遠沒辦法改變,永遠都不會解決,除非你願意採取動作,才有可能出現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