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envato elements
男人不像女人有與生俱來的母性,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妻子轉為母親不費吹灰之力,先生卻要面對啼哭不停的孩子,思考更多難解的問題。
害怕作父親有許多原因,像是擔心責任太重、薪水不夠用、兩人時光告終、身旁缺乏模範、對孩子沒耐心…等等。身分上也很難切換,成為一位父親不能再自私,時間和金錢的資源都要給出去。但是,別用想像力作父親,當你懷抱你的孩子,這絕對是在世上所有身份中,最讓你甘心樂意付出的角色。
好爸爸先修班
當雙方的身分轉變,身旁的資源和連結也會跟著變化。想像不到的資源會自然出現,絕對不會只有兩個人在照顧這個孩子,整個大環境都會幫助你。上一代的人們動輒5個、8個、10個孩子,不也都健康長大?成為父母的改變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害怕作父母,許多時候也受到童年經驗影響,曾經受傷或缺乏榜樣。老一輩的父親形象充滿威嚴,現代父親多半不再走那種模式,反而是更多被鼓勵放下手邊的事來傾聽。
雖然整個社會和國家政策可以做的更好,但能擔心的事永遠是一個接著一個。《聖經》約翰一書這樣寫著:「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當爸爸會有很多想像的障礙,卻不一定是真的,你不需要成為一位滿分的父親,才能給孩子完美的家。更多的孩子是認知到家庭的不完美,卻看見父親從來沒有放棄要完美,這樣的韌性可以塑造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學習當好爸爸
比起擔心金錢和時間,更重要的是回頭思考,我要怎麼讓孩子知道我愛他?
美國婚姻治療師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提出的五種愛的語言,讓我們明白在任何關係裡,渴望好的關係彼此皆有責任。愛的語言並非只有五種,而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只一種,找出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表達方式,方能寫下專屬於彼此最甜美的親子對話。
成為父親不是活受罪,如果總是想著孩子是來搗蛋和造成麻煩的調皮鬼,永遠沒有鼓起勇氣生孩子的那一天。正確的態度是不論碰到什麼困難,先生還有妻子可以一起面對,雖然比起兩個人的生活增加了許多煩惱,有孩子的滿足卻是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撥空陪伴孩子、作一個好的聆聽者、用愛心管教和稱讚孩子、經營夫妻關係,並且服從上帝的教導,無私的彼此相愛。憑信心跨出去,即便你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孩子,更多人會說──他們是直到生了孩子,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有愛的!
我們也是因為有一位願意作父親的男人,才會有現在的我們。沒有人能預期前方的挑戰,生命正因此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