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暑假生活的意義面
戶外大自然的探險活動,並非只是動動身體,也會真的達到補腦的功效。白浪冒險學校闕石原校長說,其實戶外活動會將我們的知識,藉著經驗的學習與融合,例如克服害怕嘗鮮的冒險,害怕與人溝通等,在孩子的實踐力和學習力中,發揮更大果效。很多知識可以透過經驗來歸納、認證,更能發揮知識的可行性。
洪英正老師提到,算一算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前,因為升學的壓力,只有九個暑假。暑假生活的安排,首要應該是以家庭為重,也許父母不是每個活動都參與,但在規畫安排上,一定要與孩子有互動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喜好,作更好的安排。其次,活動安排一定要讓孩子有「利他」的學習,尤其是團體生活,有很多小事都可以表現利他行為。還有,要讓孩子有所突破。有一句話說:「兒童是成人之父。」意思是說,很多成長的關鍵,是在兒童到青少的時期,這階段有很多經驗甚至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闕校長提醒,有些家長期望安排活動,就能看到孩子越多改變。但其實對孩子這樣多面向的期許,反而容易模糊焦點。如果能讓孩子在單面向的學習更深入,深入學習會帶給孩子,更廣泛應用思考的能力。洪老師也說國際化的普遍,有時不只是讓孩子到國外開闊視野,也開放讓海外的孩子來參加國內的活動,這會幫助孩子彼此在互動中更多開啟,學習認識並包容不同膚色、種族和文化。
優質暑假生活,有哪些功能?
◎度假性質: 鬆弛心情,暫時脫離日常壓力
◎素養培育: 藝術學習,提升孩子的美感和素養
◎獨立自處: 離開家人與熟悉環境,學習在陌生環境自處
◎開發潛力: 通過挑戰找到自己嶄新能力與熱情
◎團體適應: 營會、團隊活動,需練習與人相處
◎同理憐憫: 服務隊、短宣隊,讓孩子有同理心
洪老師認為要讓孩子在結束活動前,安排個人沉澱的時間,可以反思和內化,甚至透過與人對話,達到靈性的覺察。營隊結束後,故事才開始,是不是能繼續追蹤孩子改變後的發展,這也是一種關懷、保護和遮蓋。另外,家長應在孩子回家後與之分享,藉此更認識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活動內容,參加活動後,學習到什麼,有甚麼改變和得著。
暑假何處去
大自然戶外探險活動,其實可以挑戰孩子知覺性風險,在環境的安全設備範圍內,提供孩子體驗未曾有過或極少有的冒險,可創造出孩子的潛能、勇氣,與面對問題的創意思考,反而造就出適應環境的力量。將孩子虛擬的知識,轉化為真實世界的體驗,真實化頭腦的認知。
另外一種類似品格或才藝營會,有助於團隊生活的學習,有可能今天是學員,將來就成為隊輔,因為他們從自我到利他,看見自己的價值,也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不論是室內或戶外的活動設計,都讓孩子專注參與活動,並學習團隊配搭的可貴。
地球村、國際化的觀念越來越普遍,暑假安排孩子出國遊玩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如果讓孩子去參加國際志工服務隊,會讓孩子體驗走出舒適圈的生活,一方面也挑戰自己的英文能力,還能學習適應不方便的生活。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洪老師建議家長一定要編列預算,好好安排孩子的暑假。有些孩子不想或不願參加,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從小沒有幫孩子培養這個習慣,另外也許是因為沒有同伴。其實,安排的原則可以是:
一、把握寶貴家庭時光
二、可開家庭會議決定
三、別給孩子放空擺爛
四、安排假期也是教育
貼心小叮嚀
怎麼安排暑假也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擔心經費,可以從現在開始存錢。如果孩子無法跨出去,可以鼓勵他凡事「試一次」,畢竟世界很寬闊,有很多事物待發掘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