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之際,回顧十年前獨自一人帶著當時只是國三( 九年級)、國一( 七年級)、與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到國外定居,在不同的三個學校就讀,想到過往種種,不禁要為自己捏把冷汗…。如今兩個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也找到不錯的工作就業,最小的么兒也讀大二了。
最安慰我與丈夫的是,孩子們會以卡片、言語表達他們對父母真心的感恩,我深知道一件事:「若非耶和華親自建造,我們也會枉然勞力。」因為教養孩子不只是要用心,也是一個信心的功課,常需要與上帝同工,也為孩子禱告。記得在過遠距家庭生活時,也在經歷「假性單親」的日子,孩子們正在所謂狂飆的青少年期,加上初到外國,文化差異的衝擊,確實相當艱辛;好在我們夫妻的同心與相互不間斷的溝通,在遠距的無奈與無助時,心與心卻沒有隔離。所以我們夫妻都有共識,就是在遠距時的親子關係,要作到以下幾點:
不要讓孩子過早介入成人世界
遠距夫妻在決定暫時分居兩地時,就要有心理預備,夫妻更要齊心為家庭的完整努力。還記得有一位外科醫生的妻子帶孩子遠赴加拿大求學,因擔心留在台灣工作的丈夫有外遇,就將自己內心的掙扎與十二歲的女兒分享;貼心的女兒每天給爸爸一封電郵,告訴爸爸不可以有外遇。小小心靈承擔著母親的不安,雖然說母女連心,但是給幼小的孩子超齡的責任卻是有害的。
至今三十多歲的女兒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人又長得漂亮,但就是不願意交男朋友,是否因為兒時對男人不放心的陰影,一直影響著她的婚姻觀,還是長期看見母親的焦慮使得她不願重蹈覆轍呢?
避免孩子角色的混淆
遠距夫妻心中期望給孩子最好的環境,而選擇暫時先放下大人的需要,因此要將孩子當成家中的第一優先考慮對象。
我們夫妻也曾犯過這種錯誤,因為不知道愛孩子之先,其實要有父母與孩子的界線,清楚父母的價值不是從孩子的表現來決定,夫妻關係應優先於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的角色要界定清楚。
孩子是獨立個體,他們有自我的成長需求,父母不能用孩子來取代配偶的地位,應該讓孩子留在孩子該有的位置上。當孩子有自己成長的獨立空間,才會真正體會父母的愛不是窒息的愛,孩子也有機會了解,父母給他們的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他們反而會尊重父母在其生命中的重要位置。
注意親職倒置的危險
所謂親職倒置是指孩子代替父母角色的功能。有時我們聽到父母誇讚小孩懂事,小小年紀會為父母著想,會小心翼翼地看大人臉色,會幫忙照顧年幼的弟妹,甚至會分擔父母的心事與婚姻中的痛苦;乍聽之下,作父母的真希望孩子成熟懂事,但仔細分析,一個十歲的孩子要作二十歲的成人,他們還有童年嗎?他們的內心真的有二十歲的穩定與成熟嗎?他們是否因害怕家庭變故,而幫忙支撐著搖搖欲墬的家庭關係?這樣的懼怕帶來多少內在的扭曲,壓抑了多少真正的感受,承受了多少傷痛的記憶?
還記得多年前看過一本書,〈乖孩子的傷最重〉,作父母的要小心自己的責任與態度,不要讓孩子從小失去他應有的快樂童年。遠距夫妻常因為配偶一方不在身邊,而容易誤讓成長中的孩子替代成人的角色,以為孩子乖,會體諒大人的難處,卻忽略孩子應該作孩子,而非作小大人。
在假性單親的家庭中,父母也要留意情緒的自我調適,因為孩子常用眼睛看著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成熟舉動或是不理性的語言,都會深深地在孩子心中埋下深刻的傷痕,所以父母「是」什麼比父母「作」什麼重要,父母的成長要優先於孩子的需要,因為父母的成熟與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今年聽到我兩個在社會上工作的兒女,分別對他們的父親說:「爸爸!我希望將來能像你一樣,不只事業有成,更能發揮影響力,對別人也有益處。」女兒說:「爸爸!我希望將來的丈夫像你一樣,愛妻子、愛家庭。」聽到孩子們對父親的肯定,我相信聖經的觀點沒錯:丈夫是家中的頭。而妻子則是幫助「頭」可以抬得起來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