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英雄
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已 邁入第五十一年,蔡兆倫代表台灣,在四十四個國家、 一千四百多個作品中,得到「拉加茲童書獎」特殊主題獎項,真可謂台灣 之光。 參賽前,《看不見》這童書繪本已 經拿下台灣金鼎獎、豐子愷獎等十數個獎。剛開始蔡兆倫原以為只是送去義大利參展,沒想到竟然是參賽。這本童書其中一頁,畫出看不見的孩子出門前要穿鞋那一刻,孩子心中的五味雜陳,反映出常人不以為意的小事, 對盲人卻相當重要,獲得評審們的青睞。
- 2017-01-06
- 發表在 人物見證
撰文◎ 莊恩慈 攝影◎ 賴竹山
2016 年榮獲義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童書獎」(號稱童書界奧斯卡獎)的蔡兆倫,得獎作品《看不見》參展前已在各種比賽中,拿下10-20個獎。
鄰居變牽手
蔡兆倫說:「每個人繪畫的天份都差不多,只不過是在過程中有沒有受 到鼓勵,或者有沒有環境罷了。」他自認自己並沒有天份,從小家裡也沒 有刻意培養他,而且國中時期美術還 曾經不及格,家境清寒致使父母必須 非常辛苦地工作,對孩子皆採「放牛吃草」的教養方式。雖然居住在傳說 中的「鬼屋」,但因房子還算大,孩 子們都玩得很開心,也沒有經歷到任 何異樣的事情。
蔡兆倫結婚後,才知道原來太太施 小惠小時候也住在同一條巷子。施小 惠家裡開雜貨店,她說:「我小時候 家裡還養羊,早期永和地區河堤尚未 開發,爸爸的朋友建議可以養羊,到 羊長大後就可以賣掉,我們家小孩多, 爸爸就要我們放學後輪流去河堤遛羊。」
國中原本在升學班的蔡兆倫,因為後來成績沒有維持水平,就被編入後段班,升學無望,決定選擇高職的蔡兆倫,也同時面對將來要走哪行的抉擇。考上離家近的復興商工補校,蔡兆倫選擇半工半讀,進入職場學習更實際的技能。但因為沒有半點基礎,他一開始只能在卡通漫畫公司繳學費當個練習生。
退伍後,蔡兆倫進入家扶中心當義工,幫忙輔導孩子課業,也協助辦活 動。在一次為義工辦的旅遊中,施小惠受朋友之邀參加旅遊,因而認識了 蔡兆倫。談到終身伴侶,蔡兆倫說:「因為我是基督徒,那時我禱告神,希望我以後的另一半要很有愛心,也期望她不要太看重錢,因為我們家從小就缺錢,又看到媽媽常為了會錢四處奔波,我一聽到錢的事,就有壓力, 因此希望另外一半不要太看重錢,她 ( 施小惠 ) 非常符合這個條件。」
不為興趣而作畫
施小惠說:「交往時就知道他從事 繪畫方面的行業,還有人問我說是否每天都會收到一幅他畫的漫畫,我說 並沒有。那並不是他的本性,他算是 走藝術這行中較理性、不浪漫的。」蔡 兆倫也說:「因為我走入藝術這行不是因為想要創作,而是為了討口飯吃。」
雖然從小家裡就屬傳統信仰,但蔡兆倫在一次新公園舉辦的聖誕晚會中,對基督徒產生好奇之心。他說: 「很想知道基督徒禮拜天在教會做什 麼,再加上鄰居是基督徒,發現他們 都很熱心傳福音,很想知道為何他們 對傳福音那麼熱切。」儘管每週日都 去教會,但理性的思維讓他一直未接 受信仰,只是覺得教會的人都不錯, 也發現其中有些人雖然人生發展得不錯,但人卻很謙和,更是心生羨慕。 他說:「我就在教會常常請教別人、 問東問西很多年之後,才受洗,但也 不是真的很清楚自己的信仰,只是覺 得這樣的生活型態還不錯。」
施小惠跟著先生走進教會,因為要陪伴孩子,就參與兒主的服事,在服事過程中經歷也更認識上帝,信仰逐 漸穩定。談到婚姻生活的適應,施小 惠說:「剛嫁進他家時,不論進出家 裡哪個空間,即便只有離開約一分鐘, 都得關燈,為了節約能源。還有我帶 孩子出去,常會去麥當勞或咖啡廳, 也會常買零食給孩子,他都會說要不 要回家喝開水比較健康,那些消費都太貴了。」
跨界繪本獲首獎
在漫畫界工作幾年,蔡兆倫想改 換插畫跑道。經由朋友接了國語日報 的插畫案後,有機會進入國語日報工作,後來又身兼美編。由於插畫算是一個新領域,但他說:「在學習階段,這份工作有薪水可拿,又可練習各種題材,對學習插畫技巧是相當好的環 境。」
一次國語日報舉辦繪本比賽,蔡 兆倫雖從來沒畫過繪本,但高額的獎 金吸引他硬著頭皮去進行。很少接觸文字、故事,寫好故事後也請託一些 專家幫他修改。第一次畫繪本《我睡不著》,也第一次參賽,居然拿到首 獎。他說:「作繪本蠻有趣的,就好像自己是導演,讓書裡面的演員演戲,所以完成後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就開始想,若畫繪本可以當成一種職業,又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不是很好嗎?」
蔡兆倫得到「拉加茲童書獎」的作 品《看不見》,初稿是因為要繳交社 區大學的作業,他認為作品略顯粗糙, 也不會想投稿。後來友人有意集結他 和其他人的作品出版,蔡兆倫經由童 書人團契的成員修改後,才重新畫過,有意思的是,書中所有主角的剪影,竟然是兒子充當的模特兒,他說:「兒 子那時已經是國中生,要叫他擺一些動作,其實有點困難,我還花了五百 塊,給他當模特兒費,他叫我宣傳這本書時,不要放他的照片。」
沒想到這本書在國內外陸續得了 十幾個獎,讓蔡兆倫很篤定這是從上帝而來的賜福。他說:「我畫了二、 三十年,知道自己的功力底線,因此 我相當驚訝,那時對主禱文最後講到國度、權柄、榮耀都是上帝的這句話, 就相當有感觸,因為這些獎真的得來不易。」他還提到耶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這段故事一直深深感動著他。經由這些內心的改變, 後來和太太投入教會兒主的服事,施小惠說:「過去我也曾邀請過他,他有來一、兩次,對象是幼稚園小朋友,但後來他聽我說會有家長在場,就推 辭說不教了,他的個性比較無法在人面前說話,後來就改以繪畫來與我配 搭。但他改變之後,我再度邀請他教三、四年級的小朋友,他毫不考慮就答應,而且我發現他非常用心在預備課程。」
從「看不見」到得醫治
長期使用電腦作畫,眼睛開始有些 異樣,蔡兆倫的眼睛也因白內障而開刀三次。但沒多久一邊眼睛又開始模糊,醫生判斷是黃斑部病變,必須等到完全看不見才能開刀,且開完刀仍有 50% 復發率。因此蔡兆倫接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一邊眼睛模糊 的情況下工作,插畫案也一個個推掉,心裡和經濟壓力越來越沉重。那段時間,他常在街上遊晃,也向上帝禱告,甚至已想好了,若失明就從事按摩工作。施小惠說:「那時候看他意志很消沉,我常勸他不要擔心,但他還是放不下,後來就不再勸他了,他卻誤以為我們都不在乎他。但後來透過教會弟兄姊妹的禱告,還是有好轉。」
在這段灰色的日子,蔡兆倫沒有停止兒主的服事,藉著教學的互動,要求學生一起經歷禱告的果效。他在那次禱告中再次求神醫治,定期回診那天竟然在雷射治療中自然而然地看見 了。蔡兆倫回想一年來不斷為家庭經 濟擔憂,每個月的開銷竟然也都沒有透支。
蔡兆倫說:「我覺得我自己甚麼都不會,沒有口才也沒有資源,一路上走來都隱約感受到神的恩典,到前幾年信仰才有了確據。常常在想,若我沒有到教會,生活必定像無頭蒼蠅, 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但我非常認真地 面對信仰,這一路走來,因為進入教會,我的生活是很不一樣的。」施小惠也表示,本來是平凡的人生,但因 為願意被神使用,就會成就神的美意, 走出一條不平凡、榮耀神的路。
真情小語
《看不見》這本得獎童書,是描 述一個小男生體驗看不見的過程, 感受到看不見的焦慮。看不見其實也是每個人的焦慮,或許我們看得見 3D 立體電影中,許多細膩的場 景變化,但可能看不見生活中,對 於明天或未來所要發生的事。因為 看不見許多的未知,心中肯定充滿 焦慮,這可能是這部黑白交織的作 品,所勾勒出人的心,以至於在台 灣和國際上不斷得獎。
在耶穌治好那位生來瞎眼者的 神蹟中,很多時候人的眼睛看得 見,但心卻被矇蔽。我們是否真正 明白,神在我們生活中真正工作的 痕跡?或者,常常處於看不見的焦 慮?藉由兆倫弟兄所分享的生命故 事,上帝在他們夫妻身上,一點一 滴地引導他們,我們也可以經歷, 這位能突破生命焦慮,使我們真正 看見恩典的上帝。 ——莊信德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