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了!為什麼?
根據內政部的委託研究,除了一般在婚姻內無所容忍的「家暴」、「外遇」、「惡意離棄」之外,人們最常接收到媒體常提到的理由通常是⋯⋯個性不合!
個性不合,正是當前社會離婚的主因之一,很多人在婚姻中,受夠了另一半與自己有太多的不一樣,於是萌生離婚之心。但是,以個性不合做為離婚理由,真的是因個性差異所帶來的痛苦,而想要離婚嗎?
《愛我們的家》家庭短片,特別為陷入此種尷尬的已婚者尋求解套,邀請了同時具備社工與諮商專長,國內唯一一位完成「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國際督導認證的武自珍老師,來告訴所有陷入個性不合,認為無法延續婚姻的朋友們,「事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個性不同互相吸引
從武自珍老師的舉證中,讓人更瞭解婚姻的結構。例如,家中排行老大者,過往父母都會賦予較多照顧弟妹的責任,甚至因為弟妹犯錯而連坐受罰,於是乎身為老大者,很容易成為一個規矩制定者,讓自己易於承擔責任;也因著成長過程背負較多的責任,許多排行老大的適婚族,很容易被想法很多、看起來凡事都無須負責任者,尤其是排行老么所吸引,因為這往往是老大心中「期待的我」。可是,這類看起來不必負責的人,通常也是天馬行空、個性浪漫、缺乏生活規範的人。等到兩人開始交往,這位行事沒有規矩,與容讓另一半(老大)心中「習慣的我」跑出來,將另一半當成弟弟妹妹管的對方,總是擦槍走火,於是兩人便覺得彼此個性不合。
而從小因為不用負責、無事要他決策的老么,不斷在找尋一位可以聽他指揮、允許他做決定的人,正好遇到了不想負責的老大,兩人一拍即合。老么一心想著,終於有做決策的機會(心中「期待的我」)。等到結婚之後,老么那個長期無法做決定,「習慣的我」又跑出來,看在配偶老大的眼裡,又開始要管他,當然又形成個性不合的局面。
武自珍老師因此提醒已婚者、將婚者,每個人個性中都有「期待的我」與「習慣的我」,人很容易被不同個性的人吸引;這也是形成原來吸引自己的人,婚後卻讓人受不了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變了,而是因為自己的期待被改變。
身分改變 期待不同
很多男性選擇另一半,除了外貌順眼之外,排名第一便是「個性溫柔」。做為一個主導者,男性期待被女性溫柔對待。可是原來溫柔體貼的女友,婚後成為承擔大多家務,特別是需要管教兒女的妻子。家裡大小事多半需要妻子費心處理,光靠原來的「溫柔」就可以hold得住嗎?管教兒女更需要恩威並濟,光是溫柔體貼,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很難確實管教,丈夫還能期待婚前溫柔婉約的女友,婚後多年仍維持原樣嗎?
而婚前總是默默傾聽女友說話的那位男生,婚後卻常被另一半嫌棄什麼話都不說,木納得跟個木頭人似的。試問,既要能傾聽,又要能健談的老公哪裡去找?如果真的有,也是稀有的吧!
超越期待 學會享受
武自珍老師提醒步入婚姻的人,婚前吸引人之處,往往可能會是婚後失落,認知為個性不合的來源。因為「期待的我」與「習慣的我」不同,在不同的婚姻階段,被賦予的任務也不同。人們在婚姻中的要求,因為不同時空往往與過往的要求相互矛盾,絕少有哪個另一半,能真正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婚姻中,與另一半一定有部分相同,也有部分不同。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告,離婚的夫妻中,個性差異較大或較小,哪一類夫妻較容易離婚?
答案是,都一樣!
因此,婚姻問題應該不是個性差異大小的問題,而是處理婚姻衝突能力的問題。夫妻彼此學會不要對另一半過度期待,同時不要將自己的準則,當成普世價值要人人遵守;享受另一半不同的優點,減少放大另一半的缺點,深信就算個性差異大,也可以擁有美滿的婚姻。
想想看,與婚姻有關的學習,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