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攝影超痛!能用其他檢查取代嗎?乳癌篩檢之重要性
當女性被問及:乳癌篩檢的目的是什麼?多數人可能會回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
圖:Freepik
撰文◎黃瑽寧醫師
當女性被問及:乳癌篩檢的目的是什麼?多數人可能會回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余本隆醫師說:「若真的早期發現也早期治療了,最終只能延長壽命,不能降低死亡率,那乳癌篩檢有意義嗎?其實乳癌篩檢的精神,是期望透過定期檢查,降低女性因乳癌所導致的死亡風險。根據目前證據顯示,定期進行乳房攝影的篩檢,可以降低25-40%的乳癌死亡率,其他像乳房超音波或核磁共振等檢驗,除了少數特例之外,即便找到乳癌的病灶,後續也無法降低死亡的風險,大家不可不慎。」
由此可見,乳房攝影對女性而言,雖然過程中讓女性受點痛楚,但依然是目前最重要、不可取代的篩檢工具,也是乳癌防治的第一個重要課題。
乳癌罹患率比你我想像更高
在臺灣每13位女性中,便有一位在人生某一個階段,被診斷出罹患乳癌。這驚人的數據意味著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中,絕對有人面對乳癌的威脅。當然,相較於美國八分之一乳癌的風險,臺灣的發病率其實較低,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可能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接觸到的食物和污染有關。
如果真的想預防乳癌的發生,在飲食方面,酒和煙已確認是罹患乳癌相關的風險因素,能戒除的人理應趕快行動。至於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與乳癌的關聯性,雖然尚無明確證據顯示有關,但中年肥胖的人,確實較易罹患乳癌。然而,不菸不酒的女性依然有罹患乳癌的機會,面對這種不確定性的疾病,最重要的預防措施是定期篩檢。
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自從政府推動四癌篩檢後,有80%的乳癌病人,在乳癌早期(零期及一期)更快被發現。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極高,零期可達98-99%,一期也高達95%以上,這就是乳癌篩檢的重要性。
乳癌篩檢是藉由乳房攝影(亦即X光乳房攝影),即可以清楚看見乳腺內的鈣化點,這些鈣化點比超音波或自我檢查的雙手都更為敏銳,甚至能提早4-5年發現產生鈣化的乳癌,可以讓患者更早接受治療,降低病死率。
國建署建議,45至70歲的女性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然而有家族病史的人,應提前到40歲開始定期檢查。
女性在自我檢查時,偶爾會發現乳房中有腫塊,或許心中會出現恐慌,如擔心腫塊是否為惡性腫瘤等等。然而,腫瘤是良性或惡性,在最初就已確定;良性腫瘤不會變成惡性,惡性也不會轉變為良性。然而就算醫生認定為良性的腫塊,若出現有變化或伴隨其他症狀,仍應再次就醫確診。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特的,若確診為乳癌,應相信醫生和治療團隊的建議和治療方案,而非道聽途說,讓自己陷入迷霧中。定期的乳癌篩檢和自我檢查同等重要,女性朋友若能兩者並用,可更佳確保自己的乳房健康。
愛+顧問團
專家◎余本隆醫師、劉淑慧個管師
Q 乳癌好發的危險因子?
1. 家族乳癌、卵巢癌的病史
家裡有一個乳癌患者,會罹患乳癌機率為正常人的兩倍;若家裡有兩人罹患乳癌,或有一人為雙側乳癌患者,其他家人罹患乳癌機率則為正常人的五倍。
2. 早初經、晚停經、未生育
3. 服用荷爾蒙或避孕藥
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婦女上要在無症狀下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即使服用荷爾蒙的時間也盡量勿超過五年。在美國,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的觀念已改變,年紀大又罹患乳癌的人口數也往下降。
4.抽煙喝酒
5.中央肥胖
兩種肥胖特質的人罹患率較高,其一為中央肥胖:軀幹、大腿胖而手腳細的人;其二為中年肥胖:年輕時身型細瘦,停經後忽然發胖,也是高風險群;反而是從20歲就一路胖到底的,風險較不高。然而,機率不盡然等於發生率,每個人都可能有風險,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因子,唯一能預防的就是定期篩檢,才是正視乳癌最好的方法。
Q 定期自我檢查,是否能取代乳癌篩檢?
自我檢查無法取代乳癌篩檢,因為自我檢查時若已摸到腫塊(無論是否會移動),發現皮膚凹陷、表皮出現橘皮般的變化,已經是二、三期以上才會出現的症狀,甚至可能轉移到肺部或出現咳嗽、骨頭痛、骨肘轉移等嚴重症狀,是早期自我檢查無法診斷出的症狀。正確的作法是,就個人狀況每1-2年定期篩檢,再配合每個月自我檢查,於自我檢查發現異狀時就醫,尋求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