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媽媽痠痛,好重要!
照顧孩子非常辛苦,有的媽媽甚至沒有空去看醫生,當痠痛來襲,只能依賴偏方,而這都只能短暫舒緩,無法治本,究竟肌肉痠痛會造成哪些麻煩?媽媽們該怎麼對症下藥,解決疼痛?
- 2019-06-04
- 發表在 醫療保健

當了母親之後,就開始肌肉痠痛,每天就是照顧著小寶寶,之後還要做家事,活動都集中在手部,媽媽手、肩頸痛已是媽媽的專屬疾病,是很多媽媽都會有的症頭。當時間總是不夠去看醫生,或是依賴的偏方,像貼藥膏、塗辣椒等,就算能短暫舒緩,治本卻是遙遙無期。究竟肌肉痠痛會造成哪些麻煩?媽媽們該怎麼對症下藥,解決疼痛?
哪些原因造成疼痛?
在臨床上常常看到,新手媽媽常因為姿勢不良,導致長期頭會前傾,甚至肩頸整個前傾的動作,導致一個不平衡的狀態。胸大肌這邊會過度地緊繃,相對影響了後面的肩頸部位,這個長期前傾的動作,讓我們的肩膀跑離了它原來正確的、應該有的位置,長期的姿勢不良,造成一個肌筋膜症候群的問題。另外所謂的「媽媽手」,主要是手部有兩條肌腱,穿過手腕,若是長期反覆地做過度的延伸、外展的動作,包括媽媽擠奶的動作,虎口整個張開,抱小孩時,用虎口撐住小朋友的頭,寶寶頭部的重量壓在虎口位置,就容易造成這邊肌腱發炎。
如何預防與改善
平常照顧寶寶的時候,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避免肩頸疼痛以及媽媽手,醫生開了止痛藥,媽媽又因為要餵母乳拒絕服用,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媽媽的疼痛?
想要拒絕痠痛,最重要的其實是「看完醫生回家後的調養」,把姿勢調整好,就會改善很多,媽媽們可以常做這幾個動作,達到肌肉強化和放鬆的效果:
- 擴胸運動:增加後面夾背肌的力量,前面胸大肌也能放鬆。每天至少要做超過一分鐘,一天至少要兩次到三次。
- 頸部牽引:請手抓住椅子,頸部拉鬆之後,頭部就可以整個放鬆。
- 使用專用輔具改善媽媽手:有特別做讓大拇指戴進去的輔助,把手固定在正確的姿勢,讓虎口放鬆。
- 腰的部分:縮小腹,肩膀放鬆,抱小孩時讓小孩靠近身體,可以減緩疼痛。
分辨出哪裡疼痛?
也有很多人感覺腰酸背痛,卻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裡在痛?是骨頭痛還是肌肉痛?到底是椎間盤的問題,還是肌肉的問題?彼此間還是有一點不太一樣,首先要做一些判斷跟區別: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會有幾個明顯的一個壓痛點,有沒有某一個姿勢特別會誘發,如果某一個姿勢特別會誘發的話,大部分都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椎間盤突出:它會跟著身體的皮膚感覺神經,出現麻木或疼痛的症狀。如果無論採取哪一個姿勢,都還是會感覺不舒服,就可能是神經被壓迫。
中醫治療方式
不少人在面對痠痛時,會選擇中醫治療。中醫有句話叫做「左病右取」,譬如左邊的身體不舒服,就扎右邊身體的這個部位,如果扎下去了,就能舒緩疼痛,表示是肌筋膜的問題,若還是不舒服,大概都有頸椎病,那就一定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採用中醫治療,有幾點需要特別留意,若是有急性發炎的形況,不建議再按摩,必須要先給醫師診斷,若要進行藥膏藥布,一定要經過中醫師的評估。而古時候的針灸會用火,灸就是用艾粒或艾條,叫做「針上灸」,針比較偏活血化瘀,目的是讓疼痛的地方舒緩,現代醫學通常會加上電療,透過調整電的波長,產生止痛的效果。
對付媽媽手、肩頸痛,最終還是要多休息,休息是為了做更多的事、走更遠的路,所以,當身體感覺不適的時候,要抓緊時間讓它放鬆、休息,如此細胞能夠修復,身體也才能遠離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