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這幾句話許多人從小聽到大。時至今日,台灣教育局已經明文規定不能夠再體罰學生,在國外,所謂的體罰根本早已不存在,那麼現代的父母,該用什麼方式管教孩子呢?
時代在變,孩子欠揍的行為沒變
雖然時代在改變,但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其實還是一樣,照樣都會讓父母覺得很生氣,有些父母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管教孩子,所以只好沿襲上一代父母的管教方式,有樣學樣。
打孩子,其實是沒辦法解決問題,可是為什麼,許多父母還是照打?捫心自問,父母之所以動手打孩子,很多時候是因為大人的情緒沒有辦法化解,沒有出口。而體罰是一種最快達到效果的方式,在打孩子的當下,孩子感到被威脅,他會害怕,也會收斂行為。
許多孩子從小被打到大,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大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權力的問題。這些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模仿大人,長大以後,他也會這樣去使用拳頭發洩情緒。
比打孩子更有效的管教方式
每一個父母管教孩子,都是出於愛,然而,孩子很可能感受到的並不是愛。父母在管教的當下,往往覺得我這樣子打,孩子被打怕了,就不會再犯了。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孩子還是會再犯。
那麼,究竟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學到教訓,不再犯相同的錯呢?教養專家劉慈惠老師分享,管教孩子需要以「愛」為核心,堅持用對的方法,即使當下沒有效,還是必須堅守父母的立場。遇到孩子犯錯時,不能放任,但是可以採取另外一種方式,例如,看著他眼睛,跟他講說:「你這樣子做,讓媽媽真的很難過。」這麼做,會比用打罵的方式,更能讓孩子去正視自己的錯誤。
管教孩子前,父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許多父母選擇打孩子,是因為不知道有其他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若能學習用其他方式來管教孩子,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會使用比打更好的方法。資深媽媽李明依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從孩子還小,犯錯時,她便規定孩子要到家中的某個角落去罰站,而且每一次都徹底執行,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因為今天高興了就不會罰他,今天不高興就要處罰他,他做錯事了,就應該要接受處罰,而且一定要站滿規定的時間。處罰後,她會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為什麼被罰,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每一次孩子犯錯時,不只孩子需要改正錯誤,父母也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當父母與孩子雙方的情緒都很高漲時,處罰孩子只會破壞親子關係,無法幫助孩子真正面對自己的錯誤。父母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來解決孩子的問題,這樣的管教方式才會更有效。
歡迎收看:家庭8點檔~這年頭還有爸媽在打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