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不想一個人…跨越821公里距離的婚姻,結局會是幸福美滿還是孤單無奈?
人生有很多事情總是意想不到,在羽霓的一生裡也是如此。未曾想過出生在中國南京的她,會愛上來自臺灣臺北的男子,飄洋過海嫁到異鄉;也未曾想過因為家庭經濟壓力而就讀幼兒師範的她,卻因著亮麗外型成了藝人,現今又成為教會傳道人。一切的奇妙與未知,在回首時候,才明白萬事之中,都有上帝奇妙的帶領。
- 2022-12-07
- 發表在 人物見證
孤單童年 讓心獨自堅強
羽霓是家裡的獨生女,算是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第一代孩子。由於父母都要同時為家庭經濟打拼,常常在天還未亮時,就要把4歲大的羽霓喚醒,就算天寒地凍,也只能把她放在還沒開門的幼稚園門口,讓她孤獨等待上課時候來到。「因為天很黑、我很害怕,有一次媽媽沒走幾步,我就在後面追,她轉頭看到我,就抱著我一起哭。」淚流多了,便知道再怎麼害怕、難過,也無法挽留媽媽的腳步,她在心中置入「凡事要靠自己」的信念;但在那時,沒有一個人知道,羽霓心中從此破了一個大洞,人生中最期待的就是全家和樂融融的吃飯,但那卻是始終無法達成的夢境。
孤孤單單的童年、溫暖家庭的夢想,卻在國中時,因著父母離婚而徹底幻滅。在單親媽媽與獨生女兒的家庭,對女兒來說最高壓的是要在表面上裝作堅強,而對母親而言,最高壓的卻是經濟問題,因為承擔不了女兒的學費,媽媽力勸當時成績優秀的羽霓去讀幼兒師範,畢業後就能直接擁有幼兒老師的鐵飯碗。「那時候感覺超委屈,我跑到外面一直哭,因為我國中非常認真讀書,每天都只睡三小時;我不想要當老師,那時很想讀大學中文系⋯⋯該付的代價都付了,為什麼要我去承擔不是我造成的問題,回家後就跟我媽冷戰很多天;後來還是只好去讀了幼兒師範。」這彷彿再次印證她心裡頭的信念:「凡事靠自己」,因為家人無法可靠,還需要被迫犧牲自己的理想。
在就讀幼兒師範時,有位老師到了江蘇衛視當節目製作人,需要漂亮的小女生擔任助理主持,17歲的羽霓因著亮麗外形而雀屏中選,開始擁有不錯的收入和發展機會。20歲那年的一次節目錄影,她遇見了相差16歲、來自臺灣演藝界的資深鍵盤手阿建老師,「我覺得他很有才華,也覺得他很正派、認真,這些點都很吸引我,就主動過去招呼他,他也開始和我聊天。」其後,阿建老師不斷的長途電話攻勢,又不遠千里來到南京相見的誠意感動了她,於是跨越南京到臺北821公里的距離,交往一年半後,他們結婚了。
只靠自己 家庭危機頻現
隻身來到陌生的臺灣,年紀輕輕的羽霓面對了更多的孤單時刻。婚後不久就懷孕生子,由於先生工作忙碌,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她一個人身上,就算先生很樂意分擔,但也總有工作、家庭難兩全的無奈。「有次阿建老師去中國工作,我開始生病發燒,就把孩子送到托兒所,然後自己跑去小診所看醫生,就算後來發燒兩個禮拜,還是不敢去大醫院,因為我很怕會被留下來住院,就沒辦法去接孩子回家,就在身體很不舒服的狀況下自己照顧小孩。」長期孤獨在家照顧小孩、管理家務,面對好動的兒子Peter,二十多歲的羽霓感覺生活裡只留下疲憊,心中的苦悶愈來愈大,也覺得離快樂生活愈來愈遠。
後來,阿建老師的製作人朋友邀請羽霓在談話性節目裡談外籍配偶的議題;過往的工作經驗,讓她不僅不害怕鏡頭,更能自然的侃侃而談,從此通告機會也愈來愈多,使她開始走出了家庭,擁有更多「靠自己」的可能,她感覺這是能夠為自己討回公道的時候,不需要再為家庭作犧牲了。在錄影時,她遇見了後來藝之星教會的洪百榕師母,邀請她去參加福音茶會。原先以為是個歡樂的社交場合,沒想到聚會時唱的一首〈如鹿切慕溪水〉詩歌,卻讓羽霓感到心中前所未有的感動,莫非這是過去所期望的「溫暖家庭」嗎?當天羽霓就作了決志禱告,兩個月後,就和阿建老師一起受洗。
交託上帝 生命重新出發
「受洗後我其實沒有真的認識神,仍然享受於自己的通告藝人工作,那時我們喜歡把夫妻吵架的事渲染很大,覺得這樣觀眾才會喜歡,我還很會談『馭夫術』,於是『強勢妻子』的標籤就貼在我身上,這也影響了我和阿建老師的相處,我們開始有很多爭吵,他甚至氣到叫我不要把節目那套帶回家。」長期爭吵的關係讓羽霓忍無可忍,經濟獨立、孩子也漸漸長大,讓她開始出現想要離婚的念頭。
後來在一次聚會中,羽霓聽到牧師呼召要服事神的人到台前來。當時對婚姻萬念俱灰的她,想到日後就是自己一人了,有什麼不好服事神的?於是她走到台前,沒想到卻彷彿聽到神對她說:「妳回去吧,我不需要妳的服事。」這聲音讓羽霓嚇到忙問為什麼,「而神卻給了我兩個字:『饒恕』。」當天晚上,她也聽到一位姐妹如何因著基督信仰恢復婚姻關係的見證,於是就決定不離婚了。
從此之後,羽霓的生命也獲得了全然的更新與改變。在聽見神的聲音後,她開始期盼更認識這位又真又活的神,重新開始思想生命中「凡事靠自己」的生活狀態。「就算經濟獨立,我的家庭婚姻卻仍不幸福。從此我的眼光就不一樣了,開始學習把一切交給神、凡事滿足祂,而不是討人喜歡。」她開始學習順服教會權柄,也學習順服先生,更調整過往權威式的親子關係,學習包容接納孩子的個性,「過去因為我很完美主義,所以Peter的挫敗感也很強,他很沒有自信,而現在我就調整自己,學習把孩子交在神手中,讓神來帶領他的生命。」
終結孤單 主耶穌以愛相伴
羽霓更了解到無法靠著自己來服事神,於是主動提出要去讀神學院、受裝備。「剛開始去讀時,我也沒想過要當傳道人,只覺得自己是個小組長,也應該要受裝備,才能更知道如何把人帶到神面前。」過去當小組長時,總覺得要大家都聽她的,後來卻從耶穌身上學習到領袖的智慧,知道真正的領導需要從愛與憐憫出發。在羽霓神學院快畢業時,藝之星教會的宋達民牧師夫婦同感一靈,希望能按立她成為傳道人,當時的她十分感動,但心中卻有顧慮,因為自己正在經營斥資兩百萬的瑜珈教室,既耽心會因此絆倒別人,也覺得或者婉拒按立邀約,生活也就不需變動。「在想了一晚之後,我就向瑜珈教室的同事說,我可以把整個教室都送給她,不收一毛錢;等到同事願意接手,我就跟牧師說,我把我的教室送給同事,可以專心服事教會了。」那時,她也感到心裡的平安臨到。「一路走來,都有神的恩典。」
羽霓回顧自己的過去,發現在每次感到孤單的時候,都有神在其中的精心安排,思想到自己的媽媽、帶領進入藝界的老師、先生阿建老師、達民牧師夫婦,甚至於自己的兒子Peter,每個階段都有天使圍繞著她,而每個階段裡,都有神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