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曲人生到蒙福人生!台灣京劇國寶大師-郭小莊
「雅音小集」創辦人,台灣京劇界的國寶大師,郭小莊所立下的傳奇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做事絕對認真的她,到了人生下半場,選擇全心奉獻給上帝。她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女主角,乃是親和力十足的福音天使…
- 2020-07-16
- 發表在 人物見證
郭小莊受洗信主十多年,但她卻說很可惜。「感謝神!我有一個生命特質,就是順服,但唯獨在信上帝這件事,我沒有順服,延後了十多年,讓我多吃了很多苦。」原來更早之前她就已經跟隨父母而決志,但因為「忙」就「盲」,從未真實相信,直到母親因心肌梗塞突然過世,才成為她信仰翻轉的契機。
「我每天以淚洗面,不知道媽媽的靈魂去哪裡。爸爸看我日漸消瘦,就提議到美國散心。進到教會時,碰到帶媽媽受洗和我決志的牧師,他問我說:『小莊,妳除偶像了嗎?』,當時我早已奄奄一息,沒有路走,就決定要受洗和除偶像。」
「雅音小集」時期,她曾和寇紹恩牧師合作,受洗前她有感動,一定要得到寇牧師的祝福。當她把這消息告訴寇牧師,寇牧師激動的說:「上帝真的是垂聽禱告的神,你知道我為妳信主,已經禱告了二十年!」受洗後,牧師送給她一本聖經,要她每天讀經。某日在神的帶領下,她翻到啟示錄七章16-17節,當時她正在為媽媽憂傷,但神立刻用這兩節經文安慰她。「我說神啊!我感謝祢,祢讓我知道母親卸下勞苦重擔,已經在新天新地。從那天起神就讓我知道,祂明白我們一切所需。」
神的計畫與命定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透過讀神的話,郭小莊明白上帝在人的一生都有榮耀的計畫。「我人生近四十年的京劇生涯,是神帶領我完成祂的計畫與命定。上帝為我預備良師,15歲時我認識戲劇大師俞大綱,他教導我詩詞、文學和生活。」俞大綱老師過世後,郭小莊又認識了國畫大師張大千,「他問我是想作演員還是藝術家?演員可以一夜成名,但藝術家卻是一生的累積。」
郭小莊以經典京劇「王魁負桂英」一炮而紅,電影公司開始找她拍戲,全是女主角,這讓郭小莊有了改行當電影明星的念頭。「在這關鍵時刻爸爸告訴我,明星有時間性,但京劇的價值是永恆的,藝術生命可以延續。」聽了爸爸的分析,郭小莊選擇順服,專心在京劇圈發展。
脫去舊人 穿上新人
一生影響郭小莊至深的父親,在兩年前過世。「我在爸爸房間築了七年的禱告祭壇,他103歲離開,日子滿足、足享長壽。他離開時我牽著他的手,子女們都在身旁,非常安詳的永遠睡著了。我立刻感謝神,謝謝祂讓我見證這一切,我們都將再相會。」
成為基督徒前,她的生活就是京劇;成為基督徒後,牧師教導她要晝夜思想神的話,於是她每天花好幾個鐘頭與神在內室相交。郭小莊還記得第一次懂得回應神,是在讀《以弗所書》時。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弗四21-24)讀完後她馬上回應神說:「謝謝祢讓我信主這13年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因著祢的教導使我心志改換一新。」神的愛激動著郭小莊,走到哪裡她都要傳福音,向人訴說神的救恩。「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福音得好處。」(林後九23)
努力為主奔跑的郭小莊,小時候因為要演三寸金蓮,造成拇指外翻,腳底板變形,讓她生活極為不便。但她始終不敢開刀,只能向上帝禱告,求神為她預備一個認識的醫生。「上帝真是垂聽禱告的神,有個朋友主動找我,他的媳婦剛動完同樣的手術,而為她動刀的醫生,就是三十多年前我演『王魁負桂英』時意外摔下來,緊急為我治療的醫生。他說我左腳的情況很嚴重,立刻為我安排手術的時間。」
手術當天郭小莊如常靈修,讀到:「你們看見,就心中快樂,你們的骨頭必得滋潤,像嫩草一樣,而且耶和華的手向他僕人所行的,必被人知道…。」(賽六十六14)讀完後她更確定開刀是神的旨意。
「但過程還是很辛苦,從醫院回家後,我放聲大哭,因為以前我喜歡邊走邊背經,但現在穿著石膏鞋,很不習慣,就不想再開右腳了。」隔沒多久,一位姐妹傳了封簡訊給她,主題為「改變」,內容寫到:「上帝正在擴充你的境界,上帝賜給你一雙新的腳掌,為的是要讓你往前行。」帶著盼望,郭小莊的左腳逐漸復原,右腳的手術更出奇順利。完全康復後,她帶著一雙新的腳掌,踩著輕快的腳步,努力廣傳福音,為榮耀上帝而活。「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哪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5)
爸媽在世時,一直希望她找到人生伴侶,但她卻說:「上帝讓我成為一名藝術家,生活就要單純優雅。藝術家一定得當寶貝,神把我當寶貝,我很享受這個身份,這是最適合我的。」郭小莊表示,因為從小與父親關係親密,所以現在她和天父也一樣。因此就算步入熟齡,郭小莊仍保持著和年輕時差不多的樣貌,天天來到天父腳前,和祂撒嬌、說話……。「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