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在街頭流浪的張根逢,過去面臨父母相繼離世的重大打擊後,陷入低潮憂鬱,終日酗酒,壓抑內心的自責與懊悔,最後甚至放棄家庭和原本的安穩生活,過起漫無目的的漂泊人生…
以暴制暴 養成易怒性格
張根逢自述小時候長得又黑又瘦,常常被霸凌。雖然成績很好,但也沒有老師看重他,就連女同學都欺負他,那時心裡滿有陰影。國中時期也常被高年級嗆聲,有一次因表哥出手相救,甩了對方一個巴掌後,讓他開始認為,其實這樣是可以保護自己。
高中畢業後,張根逢流浪到台北,有一次朋友約他吃飯,結果與路人發生糾紛,他便看到朋友亮槍嚇阻對方。第一次看到真槍的張根逢,發現原來在這個社會上,要靠這種力量才能做事。
張根逢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當中,看到社會上處理事情的一點一滴,也因此使張根逢在未來的工作上,養成易怒的性格,而且越來越難控制自己情緒。
抉擇善終父母 承受壓力成街友
張根逢北上從事CD、 LD周邊設備的中盤,賺了很多錢。後來因為CD產業開始走下坡,轉行從事物流業大貨車司機。 因為工作的關係,已經很少在家,再加上與前妻經常吵架,只要一吵架就不回家,習慣過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直到哥哥打電話說媽媽大腸癌末期,張根逢才選擇回家,全力照顧媽媽。
張根逢的爸爸非常愛媽媽,自從媽媽生病後,原本健康的爸爸憂煩媽媽的身體,竟然比媽媽先走一步。原本跟家人說好的,希望父母能活得有尊嚴,生前就同意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當張根逢不忍媽媽痛苦,簽下放棄急救時,竟換來了親友們的斥責。
「怎麼可以親手結束父母的生命」這句話在張根逢心結糾很久很久,他認為就是他害死自己的爸媽。他試圖彌補愧疚,大姐還帶著他去宮廟作義工,仍然無法撫平內心的不安。最後他開始酗酒,直到有一天,他在某個橋下喝了三天,酒醒後,覺得人生完全沒有目標,他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家庭,選擇過著街友生活。
熟人當頭棒喝 轉念回歸社會
街友生活也是一個有秩序的生活,要與人結盟才不會被欺負,甚至還能去工作。張根逢在這段期間,幫忙街友接洽工作。有天他在台中酒廠的路上,巧遇當時在物流業的一位徒弟,閒聊之餘知道張根逢是個遊民,讓徒弟很納悶問:「你怎麼可能會去當遊民?」這句話確確實實點醒了他,「對呀!為什麼我要在這裡??」於是,他開始想回到社會上好好生活。
脫離漂泊不定的生活模式,張根逢成為計程車司機,也在職場上認識單親媽媽梁素華。素華有一個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的孩子,為了養育他,素華選擇開計程車,成為張根逢的同事。素華覺得他很有能力,不懂的地方他都願意教她。車行老闆娘也常要張根逢幫助素華,因而知道她很熱心,也很願意幫人,便開始交往。

接觸信仰 經歷神的真實
因為兒子的關係,素華開始接觸教會。她一開始會進入教會,是擔心兒子人際關係的問題,所以素華讓他去教會參加聚會,結交同儕的朋友。兒子去了教會後,變得很開心,常常跟素華分享福音,後來因著素華同學的邀約,素華也進了教會並接受了這個信仰。素華也常常邀約張根逢去小組,張根逢雖然去了小組,但總是在那邊滑手機。直到有一次,張根逢得到神的醫治,也開始追求這位神。
某天的半夜十二點多,張根逢的胸口非常疼痛,緊急送往醫院急診,結果被院方要求住院,並且立刻手術,還要簽病危通知單,原來是急性心肌梗塞。但這長達七個小時的手術,神讓張根逢安然度過,而且心裡滿是平安,這是他信靠神以來最大的祝福。
傷痛得著醫治 放下內心重擔
素華回想起來,雖然與根逢在婚姻裡還是有很多的磨合,但受洗後的根逢,變得柔和許多。根逢自己也覺得,神在不知不覺中調整了他,加上心臟有過不好的狀況,所以張根逢更不能發脾氣了,神用這種方法來提醒張根逢。
然而在張根逢心裡,內心對爸爸媽媽的愧疚感還是沒有放掉,後來神醫治他內心的痛苦,之後整個人就變得不一樣了。之前張根逢因對父母的內疚,轉而做功德迴向給父母,卻無法知道父母是否收到而造成自己極大壓力,如今信主後夢到爸媽讓他釋懷。太太也一直鼓勵他跟哥哥姊姊修復關係,透過神來修補這關係,因為神是恢復關係的神,祂是我們的中保,我們有什麼困難,只要禱告、祈求、感謝,祂都與我們同在,祂會幫我們度過這個高山低谷。
人生挫折不是失敗 是神的榮耀
人生的每一站,我們可能會看到許多的坑坑疤疤,以及失敗的記號,在張根逢的人生當中,從成功的業務員,一路走到街友生活,走過失婚、再婚、面臨心肌梗塞的危機,人會怎麼看待他的人生?而上帝又會怎麼來看待他的人生??人總會看到失敗,但神的眼光從來不看失敗,衪總是在我們的生命中,一步步的調整,就像在根逢和素華所經歷的生命挫折中,上帝也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工作的痕跡,這就是神蹟!
幫助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不以過去的失敗來定義前面的人生,讓我們的生命裡,繼續有上帝的工作。
收看完整見證:
→→ 歡迎收看更多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