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時,到底是吃藥好,還是用塞的呢?
有些書本上說:塞屁股的藥劑,通常第一個是對黏膜會有傷害,然後藥劑又很強。因此許多爸媽們會不喜歡塞屁股的藥劑,而是等到比較嚴重的時候在吃藥的方式。另外一些爸媽的想法是,如果小孩吃退燒藥,會打亂小孩身體的免疫力,也擔心這些藥物會不要傷害到他的腎臟、肝臟。
其實許多醫生都在網路上或是在媒體上說:「發燒不一定每一次都要退燒。」但每次孩子一住院,護士就會讓小朋友塞屁股,或者是吃藥。但在兒童醫學上,其實都認為說塞劑退燒藥跟口服的退燒藥,在它開始作用的時間點、效果上,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實際上塞的這個動作,除了幫忙小孩退燒之外,醫生之間還會開玩笑說,有部分是在治療爸爸媽媽。
如果以安全性、副作用來講,會建議小孩退燒的首選是用吃的呢?用塞的?還是打針呢?
這三種方法,哪一個對兒童是比較安全?其實要塞或是要打,都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因此其實在小朋友首選的退燒藥,還是會先以口服的為主。至於安全性的部分,醫生會問小孩是幾歲、年齡多大、體重等等來決定,因為在開藥的時候,每一個藥物都必須使用我們的體重、年齡來計算。
打針退燒的方式,是不是比較容易會有嚴重的併發症?
其實這種併發症,就是過敏性的反應。其實衛福部在前幾年它已經有公布,過去使用部分的退燒藥的成分,當它是用注射到我們血管裡面,進到身體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有的時候,有些小朋友在體質上面可能會容易引起一些症狀,例如:血壓的變化、過敏反應…等等。因此現在的衛福部公告說,希望過去某些部分的退燒藥,盡量不要拿來當作退燒的用途來使用。
吃退燒藥會傷身體嗎?
在很多藥物相關的研究當中發現,如果在適當的劑量下來使用的話,其實發生副作用的機會是很少的,但是只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如果有過敏的話,就可能就跟體質是有關,而不是劑量的問題。因此在醫生平常的醫囑之下,乖乖使用正常劑量是不會有影響的。有些人說這個藥在身體要代謝一年,其實並不會持續這麼久。通常發燒的藥物大概都是建議要四到六個小時才能夠吃一次,所以大概在這四到六個小時的過程當中,它就是慢慢地代謝(尿尿)掉了。
物理性的退燒方式有用嗎?
有些爸媽會使用退熱貼、睡冰枕、腳上纏濕毛巾、擦酒精等方式,真的可以讓體溫降低嗎?其實這些退燒方法,很大的部分都是要幫忙孩子舒服一點,所以有些醫生都會告訴爸爸媽媽說:「先帶小孩洗個溫水澡、使用溫毛巾擦擦身體、貼個退熱貼或睡個水枕、酒精擦身體。」其實這些方式就回歸到,我們的身體裡面有一個體溫調節位置,這個體溫調節的位置調到39度時,你身體的溫度就會開始往慢慢上升,因此身體會開始抖(做一些動作開始產熱),而當你的溫度真的進升到39度時,你抖動的狀況就會不見、停止了。因此當身體開始要產熱的時候,爸媽給小孩睡個水枕時,明明是要產熱的情況卻把熱量帶走了,小孩就會抖得更厲害,也會更不舒服。
所以這些物理性的療法,不管是貼退熱貼、溫水擦澡、睡水枕…等等,都是讓孩子舒服,但它會降低我們的中心體溫嗎?小孩的溫度就會下降嗎?其實並不會的。
如果你因此而量到了溫度下降,那量到的部分,不應該是中樞體溫,身體的中樞體溫實際上還是保持一樣的,就算過了兩、三個小時,小孩的溫度真的下降了,也是因為時間過去,而不是因為爸媽所採取的這些步驟喔!
我有ㄧ對兒女,我都是帶她們先去給耳鼻喉科醫生看診,再看醫師評估小孩的身體狀況適當的開口服感冒退燒藥或是打退燒針,並提醒孩子多喝溫開水,戴口罩等,以免傳染給其他人,讓小孩感冒及發燒問題趕快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