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直」不等於「講真話」–用愛心說誠實話的練習
「我這個人就是說話比較直!你別介意!」有時這些無心表達、自以為坦率的真性情,可能造成人際中無比困擾、墜入情緒幽谷…
- 2021-08-31
- 發表在 心田細語

圖:envato
不知道讀者是否曾經在與人的相處中,聽過或有過這樣的表達:「我這個人就是說話比較直!你別介意!」有時這些無心表達、自以為坦率的真性情,可能造成人際中無比困擾、墜入情緒幽谷,甚至毀壞關係的一句話呢!在這個表達越發興盛的時代中,我們更需要開啟以愛心說誠實話的練習。
「說話直」的背後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和迷思,以下整理出六種暗藏不利關係的心態:
1. 以退為進 表面在說「我這個缺點,請原諒」;實際卻是在說「我都講真話、為你好,你應該珍惜,不應該介意,更不能生氣」。說出令人不舒服的話,卻認為對方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有情緒。
2. EQ低 直接憑自己的看法評價別人,直指別人的缺點、不足、不對,但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不顧慮情境也不顧及別人的承受力,關係就無法建立。相反地,EQ越高的人,越能在表達溝通中,照顧別人的情緒,建立良好關係。
3. 帶有攻擊性 刻薄的語言是把利刃,說話直的人通常透過語言包裝攻擊性。他們常直接說對方的不好,可能有一小部分是為了對方好,但更多是合理滿足自己的攻擊性。
4. 優越感 藉著說話直的攻擊行為帶有快感,且凸顯心中的優越感,認為「我有資格評判你」。在關係中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權威的位置,但其實只是心中的優越感使然。這樣的人通常只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別人的缺失,卻不會直言他人的優秀。
5. 自私的表現 說話直的人經常忍不住要將話說出口,明知別人不想聽,還是想說。這顯示他們指出錯誤這件事,不全然是為了別人的益處,而是自己想要這麼做,是自私的表現。
6. 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說話直的人通常還有個矛盾特點:聽不得別人說自己不好。允許自己直指他人問題,但如果別人想如此待自己,心中卻完全不能接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通常也低不下頭,無法容許別人糾正他們,因為這會摧毀他們努力維護的自尊。
什麼是說真話?在聖經中有答案: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你可以實際進行以下的練習:
- 沉澱一下,想想平常我與別人的關係如何?
- 我曾因為逞口舌之快而得罪或無意傷害到別人嗎?
- 直言中有善良與同理嗎?當我直言提出這些糾正時,是想表達我的不滿、不快,還是希望彼此可以成長?
- 比較一下自己在「指責別人」、「被別人指責」時,心中的想法與感覺分別是什麼?
- 找一個信任且專業的人,協助你整理心中的思緒。
在關係中失去愛與善意,再有見解或建議再好,別人也會覺得不舒服或被評價,想躲你躲得遠遠的。這樣便與彼此成長、彼此造就全然背道而馳了,不免充滿可惜與遺憾,求主賜給你我智慧。
撰文◎侯瑀彤